我從小喜歡唐代詩人杜牧之七言絕句《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的意境,掃墓者的愁緒,我都稍能領會。再加上,我以前住在香港島的「杏花村」,令我印象更為深刻。以前我們一家每年都會去掃墓。我的曾祖母是被安放在樂富的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我爸爸會帶備鮮花、水和紙巾。他還會帶備紅油來重新修飾墳墓上的字。
2024年四月的清明,我有機會回港探親。有一個空餘的下午,我決定去掃墓。我的爸爸在2017年離世,他的骨灰撒在鑽石山紀念花園。我的岳父離世還早,在2009年,他被安放在樂富的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
我的父親
香港的清明,時晴時雨,氣溫徘徊在30度左右。我獨個兒走上鑽石山墳場的斜坡。墳場內人不多,只見到有些工人,有些孝子賢孫,還聽到遠處的狗吠聲。我因為不是每年都可以回港,但我大約記得爸爸葬在紀念花園的位置。好不容易,我找到了爸爸的墳墓。此時,太陽在天空上閃耀,我跪下看着爸爸的照片,對爸爸說:「我回來看您了。我們家人都安好,相信您在天上也過得好。感謝您對我們一家人的愛護,我們都會銘記在心。」
旁邊有黑色的大蝴蝶在我身邊飛來飛去。也有小鳥在我附近不停地吱吱喳喳唱歌。我相信爸爸在那時刻與我在一起。我沒有買花,也沒有帶備清潔的物品。我只有用手撫摸着爸爸的照片。
我想起爸爸的一生。爸爸喜歡逛街(Window Shopping)、行走山路、露營和放風箏。他經營手袋生意。他很有創意,公司的櫉𥦬設計,家中聖誕節和農暦新年的裝飾,他都佈置得美輪美奐。他會吹口琴,晚年他更愛上了素描和帆布油畫。當我年紀漸長,我覺得我在多方面越來越像父親。我慢慢開始明白,他年歲變老時的心情會是如何。
爸爸去世的時候是94歲。他在晚年時,承認自己是罪人,不能自救,唯有接受耶穌為他的個人救主。我相信他現在享受永生,和耶穌永遠同在,這是我最大的安慰。我感謝親愛的父親對我一輩子的啟蒙教導、支持鼓勵,作我的榜樣。
我的岳父
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女朋友(現在的妻子)的父親,是在我留學後回港翌年。首次被邀見「家長」,心情當然是戰戰兢兢,但我同時也十分雀躍。
他是一位寡言、很客氣禮貌和親切的父親。他們一家幾代都是基督徒。他在基督教會中是負責帶領長者查考《聖經》的。他喜歡幫助別人,雖然他們已有四位子女,他們亦願意受托養大了兩個女嬰,愛心滿溢。他喜歡飼養相思鳥、下象棋和買賣股票。每次探訪,我都會和他下棋,當然我會令他有機會勝過我。
岳父身上有超凡的品格,和敬畏上帝的心,時常禱告。他喜歡送手錶和金鹿牌內衣給我,可想而知,他有多麼細心。他是我作為一位基督徒父親和公公的好榜樣。
2024年清明節當天下午,我看望了爸爸的墳墓,隨即乘車到樂富的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這個墳場很優雅,附近都是學校,包括專上學院。我在岳父墓前肅靜竚立。岳父的骨灰罈在高層,遠眺獅子山,陽光明媚,微風吹拂,像聖靈一樣,雖眼睛未能見,但無處不在。我感到岳父與我同在一起。
我的天父
我在大學的時候,思想人生在世的意義,尋求人生從何處來,生命往哪裡去。我有一位大學的同學和我分享說:「你只有認識耶穌,才可尋得人生的意義。」自那個星期起,我便參加了雪梨(悉尼)中央浸信會的慕道班,查考《聖經》,和眾信徒相交,開始敬拜的生活,有時還在唐人街派單張,與人分享耶穌的救恩。
《約翰福音》三章16節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上帝是創造我的天父,耶穌是我的救贖主,聖靈是我的保惠師,作我隨時的幫助。
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十一章25-26節)耶穌的復活使我相信已睡的信徒會復活,我自己死後也必復活。以前我相信人生終歸一死,但我現在知道信徒是會「復活」,並且有永遠的生命。
現在我已是三位女兒的父親,三位孫兒的公公。我三位父親的榜樣,在清明節的時候,再次提醒我在世上的角色。正如邱清泰博士在家庭更新協會的格言:「為己無所求,為主獻所有。」求主幫助我,願我的生命榮耀主的名。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