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制度的國家,「選舉」是選擇領導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人民可以用選票來支持心目中的候選人,也可以用選票來肯定或者否定領導人在任內的表現。然而每一次選舉的結果,都會讓幾家歡樂幾家愁。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也不例外。美國是全球經濟、軍事第一大國;美國總統是全球最重要的一項職務。因此每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會吸引全球的注意力。然而這次美國的大選,跟以往的選舉有些不同。美國人民兩極化的趨勢,近年來不斷加增。這次大選當中候選人和政策的差異,更讓兩極的人民到了一種水火不容的地步。就連應當保持中立的媒體,也開始選邊站。
兩黨政策趨截然不同
有人說,20年前的選舉,好像父親跟兒子在競選。父親跟兒子雖然想法不同,但是兒子有一天會長大、會採納父親的風格和想法。但現在的選舉,是好像父親跟女兒在競選。父親跟女兒的想法截然不同,而女兒身為女人,永遠也不會跟父親有同樣的風格和想法。
在這個比喻裡,父親指的是共和黨,兒子和女兒指的是民主黨。共和黨一般走的是保守路線,今年以川普為代表。民主黨一般走的是激進路線,今年以賀錦麗為代表。共和黨的保守路線相對來說比較尊重傳統。這是保守主義的特色。而美國所謂的傳統,其實就是基督教的價值觀,因為美國是以基督教立國。美國的兩大黨派,其實在潛意識裡,一直以來都是以基督教文化作為政策的底本。然而近幾十年來,民主黨不斷向左靠攏,政策也不斷激進化,因此我們發現民主黨提出的政策,無論是在教育、墮胎、安樂死,以及經濟方面,都徹底脫離了基督教的文化;跟共和黨的差別,已非父子的差別,而是父女的差別了。
持守《聖經》不等同得救
因為這樣,我們發現美國大多數福音派的基督徒都支持共和黨。這是應該的,也是意料當中的事。但身為基督徒,這可能會讓我們產生一個錯覺,就是認為共和黨的人比民主黨的人更接近上帝、更容易得救,因為我們可能認為那些持守《聖經》教導的人,跟我們同屬一個陣營;那些高舉基督教文化,反對墮胎、變性、安樂死的人,是在為神發聲、為神大發熱心。
持守《聖經》的教導,是社會人民得福的關鍵。然而把持守《聖經》教導等同於救恩,這個觀點就有一些偏差。基督徒身為世俗之城的公民,有義務也有責任來反對激進的自由主義、放縱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為這些對一個和諧社會所需的凝聚力和進取力造成破壞。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仍然需要避免把《聖經》教導、基督教文化、保守主義跟福音畫上等號。「唯獨恩典」和「福音普世性」的教義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跟任何好行為無關。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都要靠耶穌基督捨身流血的赦罪之恩才能得救。得救不在乎有沒有基督教文化,而在於有沒有基督。
自以為義的更當警醒
《聖經》甚至告訴我們,保守派的人遵循《聖經》的教導,然而,他們可能是更不容易得救的一群人。在新約時代,猶太人以為靠遵行律法就可以得救,而他們竟是被耶穌責備最厲害的一群人。在《路加福音》十五章記載的耶穌的「浪子回頭」的比喻裡,最後坐在宴席裡的,不是乖乖牌的大兒子,而是那個花天酒地,耗盡家財的小兒子。大兒子竟是因着自己的好行為,把自己關在宴席的外面。這個比喻,是耶穌對那些以行為稱義的人,一個婉轉溫和的責備。
有時候離《聖經》教導、基督教文化越遙遠的人,越容易接受耶穌的救恩,因為他一旦悔悟,深刻曉得自己有罪──這是得救的第一步。反而那些遵行律法的人,容易自滿驕傲,覺得自己做得夠好了,不需要基督。
耶穌的另一個比喻,講到一個法利賽人和一個稅吏去聖殿禱告。法利賽人禱告時沾沾自喜:感謝神的恩典,讓他可以不像那個稅吏,貪婪詭詐,壓榨人民血汗錢。稅吏的態度卻是完全不同,經文說他遠遠地站着,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耶穌說,那個稅吏比法利賽人更有義。耶穌的教導告訴我們,那些奉公守法,遵行《聖經》教導的人,需要特別警醒,因為他們的好行為,可能會讓他們錯以為不需要神的赦免。
得救本乎恩得享平安
得救是靠恩典,還是靠行為?這個問題在教會歷史當中不斷出現爭議。從耶穌跟法利賽人開始,到保羅跟猶太人,到四世紀的奧古斯丁跟博拉鳩,十六世紀的加爾文跟亞米念,十八世紀蘇格蘭的精華爭議,這些教會歷史上出名的爭議,都跟得救是靠恩典還是靠行為有關。甚至到今天,這個問題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容易產生模糊。教會也不斷在為這個教義做思考做分辨。這次的美國大選,無論我們支持哪一方,都給我們一個機會,來重新思考「得救是本乎恩」的教義。我們要清楚這個教義,才能享受信仰裡的平安和喜樂。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