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專頁: 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事情 澳洲 2024年06月

大學生B的見證

「你是學醫的,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平安嗎?」當我在校園進行外展,遇到本地學生B的時候,我向她發出以上提問。

這個問題觸動了她的心靈,於是,我們就此展開熱烈討論。感謝上帝,引導我一一回答了她發自內心的各種問題。
 
AU Q2406 02 1
筱瑄與醫學生B姊妹

五天過後,我再次聯絡她,作後續輔導,她立刻問我,該如何與上帝連結?我向她分享了整個福音,她當場就表示願意信主,再經過認信禱告,上帝就悅納了她。

事後,她告訴我一個小秘密。原來,在遇見我的前一天,她就一直在思考上帝;她感謝我的指導,為她開啟了人生的新一頁。這真是上帝奇妙的大能,上帝在祂的計劃中尋找她,又讓我遇見她,全部都是主的恩典!

B自敘的故事

「在接受耶穌之前,我記得的最多的就是恐懼。我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中長大,父母將信仰武器化,作為進一步傷害、恐嚇和傷害孩子的工具。正因為如此,信仰就成了痛苦的代名詞。在這些困難和充滿挑戰的時期,能夠獲得的平靜只有親近大自然,並相信有天使在守護着我。在我的整個童年和成年早期,我都培養了一種與父母對立的動機。我想要善良、有愛心、謙虛、溫柔;我想成為最好的自己,為我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更多快樂。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找出實現這些目標,並從我的生活中獲得意義的最佳方法。我做社會志工、參加尼姑冥想訓練、閱讀不同的靈性書籍,並致力於醫療保健事業等。無論我做什麼,或這些活動給我帶來了多少平靜和快樂,但我內心始終感到一種持續的空虛。

「在遇見耶穌的前一天,我坐在花園裡欣賞花朵,就強烈地感覺到,祈求上帝拯救的渴望。我大聲說:『上帝,如果你是真實的;如果你就在那裡;如果我注定要跟隨你,請你聯絡我,我想我已經準備好接受你了。』之後,我得以重新認識主耶穌。 「接受耶穌進入我的生命還不到一個月,我不再有那種空虛感。我的生活中有更多和平、愛、寬恕和謙卑的時刻。每天早上我都會獲得一些啟發,加深我與上帝的關係。我非常感恩,生命的意義已經確定,人生目標也已確定。」

大學生L的見證

今年三月,我約見學生L。儘管她是基督徒,但她並未意識到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仍過着俗世生活。經過分享上帝的恩典,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禱告祈求上帝的寬恕,並帶領她開始新的生命旅程。
 
AU Q2406 02 2
筱瑄與留學生L姊妹

一個月後,她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對家庭懂得孝敬父母,對服事善用恩賜敬拜上帝,對福音還有一顆使命的心。

下面是她自敘的故事,對我來說非常鼓舞。

L自敘的故事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來布里斯班學習和接觸不同的人。很多東西很奇妙,我和筱瑄的相識不是在校園裡,而是一個私人的聚會上,然後我們開啟了每週的聖經學習小組。
「有一次我們談到關於永生的概念。說實話,即使經上說『叫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我仍不在乎有沒有天堂,因為我關心的是過好這輩子就夠了,這恰好說明了我對信仰的認知是有偏差和局限的。筱瑄洞悉了我的軟弱,開始鼓勵我信靠耶穌。感謝她在屬靈上的陪伴,不斷地用上帝的話提醒我。

「信仰二字看似簡單,在生活中的應用卻困難重重。《聖經》告訴我真理,但我卻難以實踐。直到有一天,跟筱瑄的聊天中,我突然捕捉到她的思考,都是從上帝的角度出發;她完全相信上帝為她預備的,都是學生需要的福音;她還多次提到耶穌在她生命上的作為,而不是只講自己情緒上的感受。我聽到上帝在告訴我,我們禱告蒙應允是上帝的憐憫,但我必須憑着信心禱告。在言語上聲明和強調耶穌的信實;在我還沒看到結果時用信心宣告,而不是在得應允後才感謝上帝,其實都是信心的體現。感謝上帝透過筱瑄讓我看見自己的問題,並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

以下是筱瑄給L的回覆:

「L姊妹,感激你的分享,成為我的鼓勵。你來布里斯班讀書,與他人相遇,都是上帝的安排,你透過查經學習,從上帝的角度重新認識永生的意義,並且每天寫下上帝在你身上實現的大小事情,使你讚美祂!

「正如經上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我們又藉着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馬書》五章1-2節)現在你在家鄉開始新的旅程,你在澳洲已學習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如何去實踐孝敬父母。上帝將使用你的恩賜事奉祂,並使你有一顆宣教心,願你試着帶領他人查經,開始你的福音事奉,盼望聽到你更多美好故事。耶穌愛你!」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