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回港陪伴母親的日子 澳洲 2024年06月

香港的三月是仲春的季節。維港被霧籠罩,偶然也有藍天。春天百花齊放,最明顯的是洋紫荊,到處都可以見到,落花滿地。 今年我和太太回港探望年邁的母親。我的母親已年屆97,認知和記性慢慢退化,但精神仍不錯。她去年曾經跌倒,盆骨折斷,所以行動需要助行架和我們攙扶。

兄姊齊心 住家護老
 
AU F2406 01
本文作者與母親合影

母親已經排期入安老院,但我和兄姊都不捨得。我們覺得除非已經到了很難應對的情況(手腳不能再活動,需要氧氣或喉管營養劑餵食,或是帕金森症等重病),我們還是希望嘗試盡力而為來照顧她。家有老母,如有一寶。我記得年幼時,一家七口,祖母一直生活在我們中間,直到她80歲中風過世。

既然我們已暫時擱置安老院的計劃,我們決定把居家的設備提升,加上合適的護理資源,讓母親可以在家中舒適地安老。換句話說,我們把家居變成一個24小時7天的護老院。
但這是可能的嗎?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家人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心。接着是身體力行,日以繼夜,並以財力支持。

提升設備 改善環境

正因母親容易跌倒,家中走廊添加了扶手,浴室多了張浴櫈,母親的牀加了牀架。我們為她的拖鞋裝了小鈴鐺,每逢她自己起身或下牀時,我們便可以聽到。另外,母親要倚靠行路架來幫助她行走。姐夫為母親預備了一部迷你輪椅,方便她外出時用。

尋覓資源 幫助護理

為了照顧母親,我們請了一位有護理老人經驗的印籍女傭。要請一個勝任的女傭,來之不易。如果從印尼請來,需要從頭開始教導她,她在語言上也需要一個時期適應。如果是已在香港的女傭,她們留港幾年以後,有機會會「學壞」。我們經一間傭人公司介紹,經過嚴謹的甄選,從十多位人選中才找到合適的傭人,這真是一次信心的功課。感謝神,這位女傭曾在台灣和新加坡工作,照顧老人家,直到他/她們離開,很有愛心。

除了傭人以外,哥哥、大嫂、二姊和移民國外的我,輪流陪伴母親。

我們很感恩有香港明愛安老服務的幫助。每星期三早上有社工人員為母親測血壓、心跳和血氧,還做運動和認知遊戲。聖母醫院護士每月到家打B12維他命針。母親每個月都會到聖母醫院複診。

晚間陪護 適應挑戰

母親如一般的老人家,每個晚上要起床用廁二至三次,最高紀錄是六次。因為怕她再跌倒,我們會輪流在她房間另一張牀睡,這樣晚上聽到她起牀,可以扶着她。這是照顧母親較為挑戰的一環。因為晚間醒來,難再入睡,照顧着比較辛苦。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我發覺如果我要再睡,就要專一留意自己的呼吸,什麼都不要去想。(貼士:為減少起夜次數,建議老人家中午喝湯,晚上切記不要喝湯!)

我晚上在媽媽的房間「陪瞓」,令我想起兒時我是和爸媽同床瞓(睡)的,真是世界輪流轉。

游戲運動 腦體常健

為了提高母親的認知(Cognitive)能力,我買了一部聯想(Lenovo)的平板電腦,在Play商店下載一些合適的遊戲或訓練軟件給母親,讓她每天玩幾次。

另外,母親的肌肉流失嚴重,明愛姑娘提議我們要多帶她做運動。每天,女傭會帶母親去樓下,扶着扶行架,在樓下平台做手部和腳踏車的運動。在家中,我們也預備了腳踏車,練力帶等給母親用。明愛姑娘教我們帶母親做十巧手的運動,單張上說:「常練十巧,健康不老」,信不信由你!

付出時間 陪伴聆聽

母親已接受了耶穌作她的個人救主。我們為母親祈禱,一起看《聖經》,唱詩歌,有機會陪同她到教會敬拜神。

對於母親來說,在電視櫃上的家庭合照代替不了我們回港一家人團聚的時間。無論是一起飲茶,到圖書館看書,逛商塲,還是在家中面對面交談。雖然母親講的話或問題都是重複又重複的,但我們都要繼續講,繼續聽。

照顧長者,是一件重複而且可能無人讚賞的工作。我常常提醒自己,在我年幼的時候,祖母和母親亦是這樣地照顧我。如今的回饋,是理所當然的!

《聖經》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二十章12節)

母親在晚年,有永生的盼望,家人的尊重和愛護,得以保持身體機能健康,有尊嚴地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