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們都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對於豉油雞(或醬油雞)的印象,是香港街市和紐約唐人街買得到的,那種紅通通、油亮亮的豉油雞。年輕一代已經不欣賞、可能也不會懷念這種豉油雞了,取而代之的是可樂雞。
不同地區的華人煮豉油雞的做法會不相同,在巴黎的朋友來自香港,所烹煮的豉油雞是上述那種;但由台山移民到南美洲的朋友所習慣的豉油雞卻是淡色的,外貌像是可樂雞。
過去紐約唐人街衣廠的工友,若接到的工件是尺寸小或者容易車,簡單快速又賺錢的(因按件計酬之故),會稱之為「豉油雞」。工友們接到這樣的訂單,會高興地說:今日有豉油雞可以「車」了。
有趣的是近年來許多老外也時興煮可樂雞,特別是非洲裔,他們除了用可樂和醬油以外,還會加上番茄醬、芥末醬和蜂蜜。地球村正因網路和視頻的通行,在飲食文化上不斷演進,許多民族地域都有同名的菜色,卻會「本社化」根據地區的喜好和現成的食料,作一些修改,真是百家齊放,卻又天下為公了。
今天讓我們同時來烹煮豉油雞和可樂雞,比較箇中懸殊。
A) 雞大腿三塊;料酒1/4杯、生抽、老抽(比例為一份生抽、兩份老抽,一共1/2杯)、蠔油1/8杯、黑胡椒少許、薑片(喜歡吃可加多些)、蒜瓣五個、八角三粒、冰糖拇指般大。
B) 水3/4杯。
同豉油雞A),除去冰糖、醬油,用可樂8盎司。
A)先將雞大腿用鹽水浸泡十分鐘,瀝乾後,用紙巾將兩面擦乾後備用。(如用冰凍的雞,為避免雞肉有冰箱味,先將雞肉浸泡鹽水直到肉解凍;拿出後再用鹽抹幾下,後用水洗淨,再用紙巾擦乾,冰箱味道徹底除去,讓雞肉鮮甜味出來。)
B)炒鍋加熱,入少許菜油,將薑片、蒜瓣、八角炒香(約三分鐘),用紙巾再次將備用的雞大腿吸乾水分,一塊塊放入熱鍋中,先煎帶皮那一面(讓雞皮出油、雞肉收縮),一分鐘後翻面,同樣煎一分鐘,翻面,讓雞皮在底,倒入料酒、老抽、生抽、蠔油、水、冰糖。大火煮滾後轉中火,煮八分鐘後翻面煮七分鐘。起鍋,雞肉攤涼後再切,肉不裂開。
A) B)同上,但不用水和冰糖,而是以可樂取代。
成品上桌。豉油雞色澤紅赭、油亮、吸睛,但雞肉卻嫩,可能因冰糖和醬汁燒熱後,有焦糖效果,包住肉內部使肉鮮嫩。味道濃重,很適合下飯或佐酒。
相較於豉油雞,可樂雞色澤淡雅,八角和可樂一起烹煮,有一種特別的藥草味(特別是雞肉仍熱時),吃來清淡、甜口、不膩,正像日本咖喱和印度咖喱之別,前者清淡、後者濃烈一樣,豉油雞味道濃郁、可樂雞則清雅。男、女喜好各有不同,一般而言,男性偏重口味,女性喜食淡雅清甜,不過現今許多性別差異已經被打破了,可能讀者和筆者所說的完全相反。無論如何,人類各種性別、國籍、文化、語言雖異,卻都是創造天地萬物主宰、天父上帝所寶貝憐愛的。
老饞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