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是查爾斯三世加冕典禮的日子。他的母親伊麗莎白登基的時候,查爾斯才四歲,他等了70年,終於等到他的王位。英王加冕用的方式非常傳統,整個儀式就像是一場盛大的聖公會崇拜,然而查爾斯在信仰上與他的母親迥然不同。
英國早從16世紀的伊莉莎白一世開始,就是一個篤信基督教的國家;400多年後的另一位伊麗莎白:伊麗莎白二世,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從伊莉莎白一世到二世的這段時間,英國可以說是深深地紮根在基督教信仰上。歷代的英國君主甚至還繼承了一個頭銜,叫「Defender of the Faith」,翻成中文叫「護教者」。護什麼教?護的是基督教,也就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新教。亨利八世之後,每任英王都要繼承「護教者」的頭銜,也要在繼位時宣示他們是一位「Faithful Protestant(忠實的新教教徒)」。
然而這次查爾斯的加冕卻不一樣。他把「Faith(信仰)」的意義改了。他說他的Defender of the Faith頭銜裡的「Faith」不是基督教的Faith,而是所有的faith。他要護的是「所有的教」,而不是只護基督教。查爾斯可以說是離開了400多年來歷代英王的傳統。他雖然繼承了這些頭銜,走的卻是一個新時代的路線。五月份的加冕,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時代的過去,和另一個時代的到來。英國以基督教立國從伊莉莎白一世開始,到伊麗莎白二世結束。
過去的400多年來,英國都是一個公開的基督教國家;聖公會的領袖甚至在英國國會的上議院還有席位。如果要談論基督教信仰對社會帶來的影響,英國是一個相當好的見證。從17世紀開始,英國在文學、科學、音樂、哲學、軍事和倫理方面的發展,都是前所未有,也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而對我們華人來說,接觸英國人,或者英語體系社會的時候,首先感受到不同的,是他們對人的尊重。「尊重」來自於一個深層的理念,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固有的價值,而這價值不受膚色、性別、種族、階級所影響。
這種「人的價值」的觀念來自於《聖經》。《創世記》一章26節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象,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二章7節:神「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這兩處經文告訴我們,人有神的形象樣式,並且有靈魂,這些是其他的受造物所沒有的。人比其他受造物更尊貴,他們有高等的理性、多樣的情感和堅定的意志;他們有倫理道德,有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顆不滅的靈魂。
因着人有神的形象樣式、以及一顆不滅的靈魂,因此一個人無論是男、女、貧、富、健康或殘疾,都有神所賦予、與生俱來的尊貴價值。正因如此,沒有人有權利踐踏、霸凌、貶低、輕視另一個人;因為這樣得罪的不只是對方,更得罪了造他的神。西方政治當中一再維護的人權、民權、民主這類的議題,源頭其實來自於《聖經》。
英國曾經建立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帝國。身為一個島國,在其全盛時期,曾統治全世界五分一的版圖。這樣一個國家,是由基督教信仰作為基礎。今天的英國,雖然逐漸脫離其傳統信仰,但平民百姓仍然可以堅守下去。從草根做起,我們每人都是「護教者」,每人都可以做「Faithful Protestant」,忠實的新教徒。有基督教信仰作為生活基礎,相信我們也可以在家庭關係和社會當中看見神的賜福。如果你願意信靠上帝,希望得到上帝的賜福,請填寫本版決志表,和我們聯絡。
張仲騏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