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13日我出生在浙江的農村,家境清貧。四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我們成了孤兒寡母。
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從我兒童時代開始,每逢禮拜天,母親總是帶我去教會上兒童主日學,之後參加主日崇拜;平時經常講《聖經》故事,教我禱告、讀《聖經》,為我的信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比較內向、聽話,很少淘氣,但偶爾也會說謊,一旦被母親發現,她會責備我,但不打罵,常以《聖經》的話教誨我,引導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母親在杭州聖經學校畢業後,任某教會女傳道近20年,無固定工資,憑信心生活。她不怕辛勞,經常步行下鄉去探望農村的信徒和慕道友,為重症病人禱告,並幫助餵食、餵水,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困難。遇到赤貧的信徒,她常掏出自己的幾個小錢給他們,好像做在主耶穌身上。母親平時飲食簡單,食量不多。她任職所在的教會與神學院在一起,假期神學院食堂停膳,母親常招待一些暫時未回家的師生吃便飯。有一位癱瘓病人臥床一年多,兒子在外工作,由兒媳婦照顧老人,後來兒媳婦對待老人很不耐煩。母親得悉後,經常去他家給老人餵飯,做雜事到很晚才回家。還有一位不識字的老人,信耶穌後,母親就常去她家教她識字讀《聖經》,後來那位老人終於會讀《聖經》了,她們就經常一起讀經禱告,一起探訪傳福音。
母親過去有一位老師年已70多歲,身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癌症,獨自一人居住,曾有人去幫工,但照顧不善,老太希望我母去,我母滿口答應了,放下了自已家中事,住在老太家服事她。當時市上某些副食品供應緊張,我母經常於天未亮即要去排隊購買,很辛苦,從無一句怨言。老太常在半夜發病,我母剛睡不久,聞聲即起,幫助老太做簡單按摩,撫摸心臟及疼痛之處,往往需要一、二個小時,只要使老太舒適些,我母總是盡力去做。這樣日以繼夜地照顧老太長達五、六年之久,直到老太去世。
我母勤儉治家,吃苦耐勞,他人在先,自己在後,常把好一點的小菜留給我及孩子吃,來我家的人,她總是熱情接待,使他們感到溫暖。
我母常為他人着想。我家五口人,開始只住一間公房(一房),有一位朋友,願意把他的一間私房以優惠價售給我們,我母按照《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5節「彼此相顧」的教導,她考慮某弟兄比我家還困難,主動把房子讓給了那位弟兄,解決他家的實際困難。
我母付出了一生。後來我母辭去了教會工作,成為一位義工,但探望信徒及傳福音工作並沒有中斷,常找機會用書籍、福音單張等方式傳福音,見證基督的愛,勸人信基督。如「文革」後期有人送我母一本《到底有沒有神?》(張郁嵐著),這書當時在國內數量有限,它是一本傳福音的證道書,尤其適用於知識分子,我母把書借給人傳閱,一傳就有數十人,傳閱在外將近有一年時間才把書收回來,據了解已有數人因該書而信了耶穌。
我和妻子是雙職工,工作都很忙,我母幾乎承擔了全部家務勞動,包括買菜、燒飯、洗衣、照顧孩子等。再加上我們的兩個女孩,出生後母乳不足,需人工餵養,家務很多且辛苦;還有常年承擔探望工作,我母總是不辭辛勞地去做。當時我們住的是集體宿舍,共住八戶人家,共用一間廚房,每家均有煤爐一個,大多是雙職工。各人上班時封住煤爐,經常要托我母打開爐子,燒開水、儲開水等雜事,我母從不推托。平時我母說得不多,但做得卻很多,常以自已的行動幫助人,給我和主內弟兄姐妹及鄰居以深刻的印象。
母親85歲時患了老年痴呆症,後來自己不能吃飯,需要人餵飯和照顧如廁,當時我的妻子及女兒們已經出國。我雖在中國,但仍工作,無奈之下只能把她送去教會辦的養老院,每週三次去看望她。再後來,她不僅認不得她最知心的一位姐妹,連我這個兒子也不認得了,但她仍記得主耶穌對她的愛。凡去探望我母親的人,她總要問他們:「你信耶穌嗎?」
我和母親共同度過了69年,受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尤其是見到母親虔誠愛神、堅持基督信仰、樂意助人、一生付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與啟迪。如果我學得了一點待人接物的和善,如果我能寬恕人、幫助人,如果我能認真工作,如果我能認識基督,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當然更要感謝神的愛和恩典。
我感謝神看顧我們孤兒寡母度過那麼多生活上的難關,使我們毫無缺乏。有時候好像瓶中沒有油,壇內沒有麵,但從神來的供應沒有短少,直到我後來成家立業。神藉着母親信心的傳承,賜給我們全家豐盛的福分。
嚴惠來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