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生: 炸芽菇餅 澳洲 2023年02月

農曆新年,對我們華人來說,本是飛燕歸巢、親友團聚的季節。然而,受疫情阻礙,我已經連續四年,沒有回家鄉,探望娘家的父母和親人,思鄉之情越發濃厚。所幸現代科技進步,我們可以透過視頻與親人相見和聊天。

今年一月的某個夜晚,我又和娘家開通視頻。正說着,媽媽走過來說了一句:「快過年了,又要準備炸芽菇餅嘍。」

一聽「芽菇餅」三個字,我就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哪個不是在炸芽菇餅聲中成長?那種略帶點苦味的香脆薄片,送進嘴裡就難以停口。我就是這樣,記憶裡總有「啵、啵」的脆響聲。儘管暫時吃不到媽媽炸的芽菇餅,但話題一開,還是收不住嘴。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炸芽菇餅吧。

春節期間炸芽菇餅,可以說是我們馬來西亞華人獨有的美食時尚。說是時尚,因為早在30年前,這道美食還根本沒什麼人知道。它既不是從故鄉引入的地方傳統食品,也不是某家食品廠生產的特色零嘴;也許沒人知道炸芽菇餅是誰最先發明的,總之,有人炸了之後,很快就在我們華人社區當中流行起來。我媽媽,可以說算得上是較早懂得炸芽菇餅的一代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媽媽曾在一家線廠打工。車間裡有位大姐,春節期間會帶一些炸芽菇餅回廠分給大家品嚐。據我媽媽回憶,那時候,炸芽菇餅可珍貴了,大家只分得三兩片來吃。我媽覺得很好吃,光吃那幾片很吊癮,就提出要跟她學習,回家自己做。那個時候,炸芽菇餅可以說得上是個新鮮玩意,市面上根本沒得賣。

我媽媽說,那位大姐平日在家就有炸薯片的習慣。有天,她在菜市場買到一包芽菇,可能出於好奇,或者炸零食的天才本能,她想起要試試炸芽菇餅會有怎樣的味道。於是,就有了後來我媽媽學做的故事。

起初,我媽媽只在家裡炸給我們家裡人吃。我和妹妹(當年只有15歲多)吃過之後,就動了推廣進市場的念頭。特別是我妹妹,還是高中生,意氣風發,躍躍欲試。她首先向同學、朋友,還有業餘打工的同事去推廣,效果非常理想,每年都能賺到一筆豐厚的過年「利是」錢。後來,我也加入到批發、銷售行列,直接向肉乾舖大批出貨,使炸芽菇餅的知名度和需求量迅速飆升,有增無減。我媽媽、爸爸開始忙得不可開交,延伸到叔公、叔婆也參與進來;不多久,左鄰右舍都開了油鍋,吉隆坡也在那四、五年間,開始越來越「熱」,大街小巷到處都聽到炸芽菇餅爆油聲。

如今,炸芽菇餅已不稀奇,幾乎家家都會炸,人人都愛吃。市面上也供應充足,到哪兒都有得賣;甚至澳洲一些比較側重東南亞貨品的亞洲雜貨店,也見到有罐裝的芽菇餅出售了。 

好了,簡單介紹我媽媽怎麼做的吧。整體上講,大家做法都是大同小異。芽菇首先要洗凈,削皮,但最重要是保留芽菇頂上的那根芽,因為炸的時候,就靠用手指捻着這根芽,將芽菇在刀片上推,直接讓刨出來的薄片,落進滾燙的油鍋裡。

芽菇必須即刨(成薄片)即炸。但如果批量生產,一下子無法將大量芽菇預先削皮的話,可以先削好一批,裝進塑膠袋,存入冰箱。炸的時候,再拿出來刨片就是了。

炸時,先開猛火滾油,再根據油鍋大小,適當調整火候至中或低,注意不要太小火,會炸不透;也不要太大火,免得炸黑。

近十來年,我媽媽因為年事已高,早已「金盆洗手」,不再賣了,但仍堅持很少量地炸給親朋好友們品嚐。我就以此為切入點,勸導媽媽拿出堅持的信心和毅力來信耶穌,「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希伯來書》十一章40節)

爸爸在視頻裡點頭說道:「這芽菇餅要是沒有你們分享,也不完美。這樣吧,我明天就寄幾罐給你們。」 

曾太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