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熱衷自駕遊,多次長途跋涉,穿越澳洲內陸,探尋澳洲歷史文化。本文為即日從昆州發回之旅途簡訊,新鮮出爐,與讀者分享。
我們到了昆士蘭的內陸小鎮查爾維Charleville,這是我們本次行程的第二站。此鎮最著名的是其作為航空基地的存在。上世紀初航空事業剛起步時,飛機航程有限,澳航Qantas就在此建立機場,作為飛機中途加油和維修之處。這裡也是澳航Qantas的首個內陸航線發源地。
二戰時期,查爾維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美軍開發為航空基地,有3,500名軍人常駐。美軍還把機場擴建,能夠升降B17大型轟炸機。
近年檔案解密,人們才知道此基地一項重要任務是訓練炸彈制導員。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美國科學家就發明了一套炸彈制導系統(Norden Bomb Sight),當時是繼原子彈設計的第二大保密項目。整個二戰期間,這裡共培訓了約45,000名制導員,這套系統精準地引導炸彈投放,把日本和德國炸成了廢墟。
從展舘看到一張圖,顯示當時軍人的衛生條例和洗浴要求,文字介紹並不全面。其實當時所有駐軍都被要求浸泡消毒液,消毒液包含各種化學物質,包括後來禁用的敵敵畏。據說軍人浸泡此液之後身體百毒不侵,是武俠小說中毒王的現實版。這種處理對在叢林作戰的軍人可能有用,但對身體的損傷也很嚴重,二戰後此方法就被禁用了。
此機場目前還被區域性的小型飛機航班使用,能容納大型波音客機的跑道就被用作緊急情況下的備用機場。
接著來到巴卡丁Barcaldine,這是本行程第三站。此鎮在1891年發生剪羊毛工人大罷工,並由此促成澳洲首個勞工黨參與政治。以後各地紛紛成立了相似的勞工黨,這些政黨在1901合併成為今天澳洲最大的政黨——聯邦工黨,因此說此處為工黨的發祥地也不為過。當年罷工工人聚集宣誓的地方,現在建立了各種雕像以作紀念。
有趣的是他們宣誓時選用了1854年維州金礦工人抗爭(Eureka Stockage)時的誓詞。現在澳洲工人罷工變成家常便飯,但在當年那個艱苦時代,工人們能忍受沒有收入連續罷工四個月,可想而知其中的激烈程度。
13名工人領袖最後都被判了三年監禁,迫使工人們認識到,要成立自己的政黨,透過民主制度去爭取權益。今天打工者享受到的福利保障、安全工作環境和尊嚴,正是這些先輩們努力爭取而來的。
明天繼續行程,請留意我們的旅途簡報。
諾文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