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影響世界發展的思想體系──《保守主義思想》導讀── 澳洲 2022年09月

觀念影響世界,觀念改變世界。正是各種觀念的碰撞與相互作用形成了現在的世界,而形成思想體系的觀念對於世界的影響尤其深遠。當今世界主要存在三種思想體系,即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該三種思想幾乎主導了人類的觀念世界。拉塞爾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一書是有關保守主義思想的重要著作,其通過對埃德蒙•伯克以後的英美保守主義思想家的保守主義思想的梳理,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保守主義的主要準則,並且通過保守主義的歷史演變及對其發展的分析,勾勒出保守主義的歷史及未來的圖景。現將讀書筆記(主要限於序及第一、二、三章)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本書的背景與其對保守派與保守思想的意義

長期以來,現代三大思想體系在相互碰撞和作用中此消彼長,既有交叉,又有鬥爭,保守主義經常在與各思想流派的交鋒中處於下風。本人(「筆者」)認為,這與保守主義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保守主義屬於被動反應型,往往是對歷史重大事件作出本能反應。另外,如學者任劍濤在序中指出,保守主義較少主動進行理論建構及淵源譜系。相反,自由主義和激進主義在該方面比保守主義強大得多。單看「自由主義」的定義,就有幾百個,論及自由主義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棟。激進主義作為一個統稱,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目前的激進主義比較突出的表現即「社會主義」;馬克思集體主義的唯物主義是現代社會激進主義的集中體現。

本書在保守主義處於低潮甚至「潰不成軍」的背景下,由柯克於1953年完成並出版。

1950年左右,社會主義思潮在世界上突飛猛進,自由主義也高唱凱歌,唯有保守主義式微甚至被邊緣化。保守主義者也感到自己被孤立,甚至在各種政治和文化辯論中處於邊緣地位。柯克以其保守主義思想家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決心扛起保守主義的大旗,遂寫作此書。柯克以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和基督教信仰為主線,通過完成三方面的工作(詳見本文第二部分)使得保守派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變得明晰可辨,某種程度上扭轉了保守主義頹廢甚至崩潰的態勢(突出表現為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以及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均為保守主義思想的擁護者),也為幾代保守主義者提供了歷史感和理論資源,使現代保守派可以在從伯克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一長串思想家的譜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正如任劍濤在本書的序中所說,作者柯克被人恰如其分地稱之為「賦予保守派以身分」的思想家。

二、柯克在本書中所完成的三方面工作及給出的保守主義的「六項準則」

任劍濤在本書的序中指出,柯克通過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給保守派以身分,使保守派變得清晰可辨:

一是給出保守主義的基本準則。本書第一章,柯克旗幟鮮明地闡明了保守主義的六大準則,並認為符合這六項準則的即為英美保守主義,而伯克則為保守主義之父。

二是對保守主義進行溯源及流的歷史清理。柯克限定自己所概括的保守主義思想,是英國和美國保守主義,即那些有着保守天性之人能夠持續抵制法國大革命肇始的激進理論和社會變革的保守主義之共同概念體系,且限於英美保守主義伯克一系的保守主義。

三是勾畫保守主義復興的必然。通過對歷史事件中保守主義作用的描述表明,每當西方社會面臨重大挑戰甚至生死選擇的時候,保守主義總會挺身而出,把握方向,使得偏離正軌的傾向得以回歸。

同時,柯克在本書中給出了保守主義的「六項準則」:(1)確信存在着某種主導社會生活和個人良心的神聖意志,它在權利與義務之間建立起永恆的聯繫,將偉人和凡人、活人與死人連為一體;(2)珍愛多姿多彩並帶有神秘性的傳統生活,因為它明顯區別於大多數激進觀念體系所推崇的日益狹隘的整齊劃一,以及平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目標;(3)堅信文明社會需要多種秩序和等級,唯一的真正平等是道德上的平等,如果被強制立法推行,所有其他試圖平等化的努力都將引人步入絕望之境;(4)相信財產和自由密不可分,經濟上的均等化並非經濟進步,如果消滅私人財產,自由將不復存在;(5)相信舊習慣,不信任「詭辯家和算計者」;(6)認為變化與改革並不是一回事,通常,創新更像是吞噬人類的火災,而非進步的火炬。該六項準則,既是保守主義信守的底線,也是與其他思潮互競時的防線,更是保守主義精神特質的體現。簡單地說,該六項準則將英美保守主義與其它激進思潮及其他流派的保守主義分別開來,符合這六項準則的即屬於英美保守主義陣營。

三、現代保守主義的創始人埃德蒙.伯克及其思想

儘管柯克確信保守主義在伯克之前有着不短的歷史萌生期,但考慮到伯克鮮明地確立了保守主義的基本準則,且準確划定了保守主義必須攻擊的敵人,柯克仍將埃德蒙•伯克認定為現代保守主義的創始人。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貫穿全書,是本書的精華和核心所在。所有同時期和其後的保守主義思想家、政治家無不受伯克保守主義的影響,他們也從不同的側面完善和發展了伯克的保守主義。

1790年,埃德蒙•伯克以其享譽歐洲的《法國大革命反思錄》為保守主義思想體系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保守主義的理論框架,並為保守主義確立了原則。伯克在法國大革命的革命理念侵蝕英國思想根基的情況下寫作《法國大革命反思錄》一書,目的是為英國敲響警鐘,警醒英國各界人士,摧枯拉朽、疾風暴雨式的法國大革命很可能會對英國幾百年形成的憲制傳統產生重大影響,呼籲英國有識之士抵禦法國大革命激進思潮,捍衛英國的政制,進而保障生命與自由。可以認為,現代保守主義思想與精神由此形成。

當然,保守主義思想在1790年之前早已存在。伯克的思想具有三大思想來源:一是亞里士多德和西塞羅的古典自然法的理念;二是柯克和哈寧頓的普通法傳統;三是洛克和休謨的經驗主義。伯克的現代保守主義是先前零散的保守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從伯克開始才真正形成了系統的保守主義的思想體系,可以說讀懂了伯克就讀懂了保守主義,也就掌握了保守主義的精髓。

伯克保守主義的形成可以用一個原則、兩種美德、三個要素、四種觀點和五大鬥爭來概括。一個原則指的是上帝至上、上帝護理的原則;兩種美德指的是審慎與謙恭,這也是伯克要求政治家所具備的美德;三個要素即原則、權變和策略;四種觀點指的是伯克的國家觀、宗教觀、人的權利與自由觀,以及憲政觀;五大鬥爭是指伯克一生中參與了五場重大的政治鬥爭,從而成長起來:一是支持給予愛爾蘭天主教徒更多寬容的鬥爭;二是支持美國革命即美國獨立戰爭:伯克作為英國代表,同情被殖民者,主張給予美國完全的自治;三是限制王權,即王室的人事任免權和行政權;四是給予印度更多自治權;五是反對法國大革命。由於《法國大革命反思錄》一書,伯克受到了嚴重的誤解,遭到了英國各界人士甚至其好友的普遍抨擊。但是隨後的事實證明,伯克的預言全部應驗了。因此,柯克認為,通過這些鬥爭尤其是反對法國大革命,伯克成為保守主義之父當之無愧。

當然,伯克之後,保守主義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新的分支與流派。目前,基本上可分為三大流派:一是以伯克為代表的英美保守主義;二是歐洲大陸國家的保守主義,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三是西方國家以外的保守主義。柯克在本書的研究對象限於第一種,即英美保守主義。

四、美國的保守主義之源

任劍濤指出,作為一個美國人,柯克在考查英國保守主義源流時,自然也把目光轉向了美國的保守主義。他指出,美國素有保守主義傳統,但是保守主義的根源不在一般人認為的國父群體,即漢密爾頓、麥迪遜等人,而在約翰•亞當斯。這是一條與伯克思想相關、又有其相對獨立源頭的美國保守主義發源線索。柯克認為,美國保守主義發源時期,受到法國激進主義和源自英美兩國的農業共和主義的雙重不利影響。所謂「美國革命」,如果是指掙脫宗主國英國控制的暴力鬥爭,那是兩種思潮中後者之謂;如果是指保守性地恢復殖民時期的特權,那只在亞當斯那裡得到理論闡釋。

五、保守主義反對的主要激進思潮

自伯克創立現代保守主義開始,保守主義先後面對五大主要激進思潮:(1)18世紀啟蒙運動知識分子和休謨的理性主義;(2)盧梭及其盟友的浪漫解放思想;(3)邊沁學派的功利主義;(4)孔德學派的實證主義;(5)馬克思和其他社會主義者的集體主義的唯物主義。其中前三種系伯克當時要面對的三大思潮,後兩種為伯克之後出現的思想流派。

上述五大流派的共同旨趣是:(1)認定人的可完善性和社會進步的無限性,相信可以將人塑造成神;(2)蔑視傳統,拒斥基督教,認為人的理性、衝動與物質決定論可以讓人幸福;(3)政治均等化,蔑視秩序和特權,主張盡可能的直接民主;(4)經濟均等化,質疑甚至試圖根除私有產權。

在自1790年至本書於1953出版的150多年,保守主義與上述激進主義思潮進行了持續且不妥協的鬥爭,雖敗多勝少以及存在滯後性,但保守主義的理念遏制了激進主義思潮的泛濫,使得人類在重大事件的歷史關頭沒有滑向墮落的懸崖。

馬克偉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