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藟(Katharine Zhang)
人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就不懂得珍惜祝福。
「幸福」,可定義為一種不被外在干擾所阻攔的持續性的滿足感。這並不代表沒有憂傷,而是對「實在感(Authenticity)」和情感的欣賞——也就是對於人性的欣賞。這種真實的欣賞會引至感恩的心境——無論遭遇好事或壞事、順境或逆境。人類有種特殊能力,能藉由可塑的思想思維來增加感恩和知足。人即使經歷逆境,這逆境也會讓他更加重視成功和知足。因此,若要能夠欣賞憂傷,就必須要明白憂傷是能創造更高層次的美善。人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就不懂得珍惜祝福。因此苦難也可以成為一種祝福。我在這裡要探討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或許可以啟發人們對好事和壞事的欣賞,以致於能幫助我們增強一種持續的滿足感,且不被外在負面的影響所干擾。
幸福的定義
本文將幸福定義為「知足」,而非簡單短暫的「愉悅」。「知足」指的是持續性的快樂,而「愉悅」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歡愉狀態。我指的幸福是一種持續性的思維,是一個人在任何時間空間中得以擁有的一種透徹且真實的感恩之心。在討論過程裡,我將交替使用「知足」和「幸福」兩詞。
幸福本身非終點或目的
首先我想指出,幸福本身並不是終點或目的。幸福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習過程,即使獲得之後也需恆常留心才能持守。幸福並不是一種自然狀態,人類的本能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危險有所警覺並作自我保護;幸福不是人類自然的本性,對幸福的感受須經常操練、掌握、啟發並完全地接納。其中,人必須懂得並接受「知足」這個概念,如此,他或她才能完全投入那維持知足感的操練。有鑑於此,我要來討論一些能降低焦慮和現今世界對我們干擾的一些重要原則。這些方法包括對自己生命的掌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敘述——人以自身能力在自己的生命中創造出感恩、美麗和真實美善的故事。而人若要掌握這個故事,就必須不被外來的障礙和苦難所征服。
主要原則
幸福思維的主要原則包括能夠獨處、培養良好人際關係、欣賞平凡、謙卑、善良、不斷進取、健康、接受苦難,以及維持幸福思維和促進知足的個人操練。
- 享受獨處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作為一個個體感到滿足。這涉及到對自己的欣賞。
人唯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進行深入省思,思考當下目標與生命之間的關係。達到個人目標對人的知足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的目標跟他現下的生活差距太大,他思考過後會承認必須改變一些事情。個人性的反思能讓人明白幸福需要有一個目標。如果目標和實際生活有偏差,人可以去反思。只有當這樣的反思發生的時候,人才會為幸福有所行動。 -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
儘管獨處重要,人類畢竟是自然的社會動物。因此,參與真實和真誠的關係會激發我們的滿足感。我們必須培養健康的人際關係。為了培養一種關係,人類必須以同理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其他人。同情另一個人就是在他們悲傷的時候理解和感受他們的悲傷,如果他們是快樂的,就去感受他們的快樂。這樣,人類可以在苦難的時候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向上的時候相互分享快樂。這使得每個人都有能力在他們的成長之旅中相互支持。在這裡,個人同時在良好和關懷的關係中相互培養,而這些關係反過來又實現了他們的個人幸福。
彼此之間抱著同理心,就能明白他人的憂傷和喜樂,也因此能彼此相助。培養良好關係需要去理解他人。理解他人需要理性和情感方面的技巧。 - 欣賞平凡
每天日常生活可以因感恩而變得特別,如照在身上的陽光、大自然的美麗等。為每件事情感恩,可以把我們帶離人性當中留意威脅的本能。在實踐中,把日常生活浪漫化和儀式化。每天晨起被視為一個新的開始和機會。做家務或工作被視為對一項活動的全心全意和專注。整理房屋的行為被視為對周圍環境的清潔和淨化。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活動變得特殊,並從中得到滿足。在現代世界的背景下,要杜絕外界對我們大腦的過度刺激,例如,電腦裡過量的信息,會降低我們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因此,應消除科技帶來的弊端,關注我們周圍的生活。 - 謙卑
人要知足就必須謙卑。謙卑指的是用合宜的視野來看自己的重要性。自我膨脹的人難以有目標的成長。謙卑的人承認自己永遠會有更高的潛力,也開放自己向其他人學習。他們更有可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從而以更有成效的方式成長。 - 善良
善良與謙卑相關,能讓人放下自我,單做對的事情。持續的良善的行動能確保一個人高尚品格的清晰度,也能吸引其他人對他良善。
善意的舉動本身通過能量轉移增加滿足感。更具體地說,當個人將善意傳遞給另一個人時,這種善意被傳遞回發起善意行為的個人。例如,如果我對陌生人很友善,那麼陌生人可能會通過對我微笑來承認這種善意。反過來,這個微笑增加了我的幸福感,而我引起這個微笑的知識增加了我的滿足感,因為我知道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積極的情緒是真實的,這樣的社交互動也是有意義的。 - 不斷進取
致力於生產和行動可以讓我們覺得生氣蓬勃。人生如果沒有目標會導致無聊和停滯。 - 健康
保持健康是尊重自我的一種行動。健康能增加人的能量和生機,以致能夠進取而產生知足。 - 接受苦難
苦難讓人明白自己並沒有比其他人更好。當人接受苦難是人生必經之路時,他就能因視透苦難而增強目的性的思考和操練,進而抵制外來的困難。一個人對於如何回應這些困難可以有完全的掌握。一個知足的人即使在苦難中也能做出目的性的決策。
總結
綜合而言,轉瞬即逝的快樂和享樂主義的追求,並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世界的事物或培養良好的心態。然而,幸福不能外求,我希望根據以上簡單的原則和方法,通過自己内心的調整和訴諸於行動,活在當下,感受和熱愛生活,珍惜、感恩我們所擁有——因為沒有什麼可以代替對每一天的感恩;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真誠的人際關係。幸福,來自我們每個人的信念和持之以恆的恪守。
(原文以英文撰寫。中文翻譯:張仲騏牧師。由於篇幅所限,譯文有所刪減)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