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1901-1983),出生在福建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家庭,她從小就跟父親學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她5歲的時候,母親因患子宮癌去世。母親去世前極度痛苦的一幕,在她的心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從那時起,她就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救苦救難,並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理想:懷著基督的愛,做平凡的事。
她1921年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那時,西醫婦產科剛剛進入中國,中國嬰兒死亡率和產婦死亡率是英國、美國、法國的三到五倍。林巧稚選擇了那時還被許多人看不起的婦產科。她憑著自己的聰穎和努力,八年時間成績一直高居榜首,並獲得協和象徵最高榮譽的文海獎學金,開創了女生獲此獎學金的先例。
一個聖誕前夜,醫院的大夫都去狂歡了。一位中國婦女突然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剛留院的林巧稚,當時還是住院助理醫生,無權做手術,也從未做過手術。情急之下,她顧不得醫院的規定,她毫無猶豫地站上手術台。如果她失敗了,面臨的將是醫生生涯的結束。最後,她成功將母子的生命從瀕死中救了回來。之後,她又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被破格聘為總住院醫生,這是常人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實現的。
1932年,林巧稚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之後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1939年,她又遠赴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當研究生。回國以後,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婦產科事業,每天不停地在醫院裡忙碌,每年的生日,她都堅守在產房一線。1940年,憑藉出色的表現,林巧稚升任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
關愛,是醫生給病人的第一張處方。林巧稚用對親人的方式對待她的病人,她聽診時直接用耳朵貼在病人的肚子上。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拉住病人的手,她是怕病人觸摸冰涼的鐵床架子落下病根。原本不安害怕的病人,看到她就能慢慢地安靜下來。這是一種關愛的力量,也是醫患之間互相信任的力量。許多人千里迢迢前來找她看病,原協和醫院副院長黃人健回憶說,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幾十塊錢,給一個流產的貧窮婦女,讓她買營養品。那時林大夫的工資是200元,像這樣資助病人的情況在她身上太常見了。
林巧稚沒有結婚,但經她手接生的孩子成千上萬,人們給了篤信基督教的她這麼一個稱謂:不曾做過母親的「萬嬰之母」。她常教育婦產科所有的人,救活一個產婦、孕婦,就是救活了兩個人。婦產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既面對死亡,又迎接新生。她常說:「生平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在60年的醫務生涯中,林巧稚除了做研究和帶學生外,還親自接生了五萬多嬰兒。很多父母以「林」字給孩子命名,例如「念林」、「愛林」、「敬林」和「仰林」等等,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的三個孩子都是由林巧稚接生的,她曾深情地寫道:「她(林巧稚)用敏捷的雙手接下了成千上萬的孩童。她不僅把孩子帶到世界上,還教父母如何用有限的食品喂養孩子。她為中華民族養育了無數的戰士。」
林巧稚時刻離不開那些心心念念的病人。「上帝如果讓我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場所便是在醫院病房,我存在的價值便是治病救人。」她沒有生過孩子,卻比誰都理解產婦的痛苦和感受。如果她見到產婦疼痛,就會主動伸出雙手撫慰產婦。產婦常常會把她的手捏得青紫腫脹,她卻一聲不吭,默默忍受。
林巧稚在產房裡度過了60多個春秋,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耗盡了她全部的精力,直到重病不起。閱盡82載寒暑春秋,林巧稚走了。她不是母親,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她以愛來回應基督對她的愛,留給世間一個美好的見證。
啟之編寫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