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把自己寫的一首歌製作成MV。影片是活潑歡樂的,雖然詞曲有些許憂傷。或許因為對美好的青春有不捨而憂傷吧,或許青春本就是矛盾的,有困惑有努力有反叛有熱愛。
鏡頭下,她和她的朋友們玩滑板,看演出,彈吉他,踏春,談笑,擁抱。畫面上,她也記錄下弟弟和妹妹的一顰一笑,他們也成為她青春之歌裡重要的成員。她用這首「At Times Like This(像這樣的時光)」來紀念自己的16歲,一個不會再來一次卻永遠值得回味的16歲。
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上映過一部電視劇《16歲的花季》。這部劇的青春氣息濃鬱,關於友誼、學業、高中後的出路,還有懵懵懂懂的愛情。那時的我剛上初中,對16歲哥哥姐姐們的生活充滿了渴望,我以為我的16歲也將是豐富多彩的。
到了16歲,學校和家,依然是兩點一線。高中的生活和初中相比,只有更多的功課和壓力。只記得自己愛犯困,常常稀裡糊塗的。也像現在的女兒一樣愛喝咖啡,而我是晚上喝,那是為了晚上學習不打瞌睡。除了學習,還有什麼呢?節假日會唱卡拉OK,在親戚或同學家裡。
買盤十元的磁帶聽聽歌已屬奢侈,總是盼著聽每週一次的電台節目《流行音樂一小時》。徐毅主持的這檔節目不僅介紹國內的流行音樂,還有歐美的,給我單純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些鮮活的氣息,為我打開了外面世界的一扇窗。這些,就是我16歲的生活。沒有弟兄姐妹與我爭鬧,我也無法將喜怒哀樂與誰分享。我安靜地寫作業,安靜地聽歌。16歲是單調的,孤獨的。
不同時代背景下的16歲是多麼的不同,卻又同樣有著學業壓力、同輩壓力,也同樣喜歡聽歌唱歌,對沒有做過的事情充滿好奇,對事物的判斷並不很清晰,也一樣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與擔憂。這真是一個不會再來一次的年紀。而我,恍惚間,從16歲的少女變成了16歲少女的媽媽。
與女兒相處的大多數時候都是美好的,然而,時代總歸是不同了,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做事的方法,我們總有些不同。我嘗試去理解她,卻時常受挫。當我回想自己的16歲,當我從一個16歲少女的角度去看她的時候,我發現,我們會更容易接納彼此。
我的16歲,在學業的壓力下,青春期該有的情緒、愛好、夢想都被壓縮到不見了。女兒的16歲,她用詞曲來書寫她的青春,用滑板在風中飛舞,用畫筆表達思緒,她有許多可以釋放情緒與愛好的平台,但同時,她也有許多的困惑與迷茫,哭泣與憂傷。
我可以看到,在她16歲以後的日子裡,各種壓力和困惑還是會有,她會寫不同內容和情感的歌曲,對事物不再是簡單的黑白二分的看法。我希望,她慢慢會懂得將自己放在上帝手中,珍惜青春,愛護自己。因為,每一個年紀,如同16歲一樣,都不會再來一次。而我們,要把每一個年紀都活得永遠值得回味。
《傳道書》十一章9-10節寫道:「年輕人啊,在年輕時要快樂,要在青春歲月裡使自己的心歡暢。心裡想做什麼就去做,眼睛想看什麼就去看。然而,要切記:上帝必照你所行的一切審判你。所以,你要拋開心中的煩惱和肉體的痛苦,因為青春年華轉瞬即逝。」(當代譯本)
晗之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