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匯點: 喀什地區做義工 收獲人生的經驗 澳洲 2021年04月

張強是四川省綿陽市角聲華恩兒童之家的離院孩子。他在兒童之家初期,並不用心向學,但被前院長曾秀來悉心引導,春風化雨,高中時學業突飛猛進,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他成為大學生後,秉承了「角聲、華恩」的精神,熱心公益,在疫症期間,義務參與少數民族的檢疫工作。他撰文敘述生活點滴,既有趣又寫真:

「圖片中我所服務的地域,是喀什時代廣場社區。我每天穿上工作服,從早上10點到下午4點,有時可能到7點,最晚到晚上11點。在喀什市每一個社區,進行核酸檢測任務;每天最少服務300人,最多850人。我的工作,是義務替做核酸檢測的居民,把信息錄入電腦。包括他們的名字、電話、住址、工作單位,身分證號碼等等。

「來做核酸檢測的居民都要排隊,來得早就早做、來得晚就晚做。有時可能排隊三、四個小時才能輪到。但還是有一些排到卻做不了的情況,比如說核酸檢測試管不足;到了下班時間,突然停電;電腦死機等等。所以對排了很久卻沒法做的人來說,是有點不公平的。

「有些人因此會以惡言相待,來表示他們的不滿,每天我都會聽到有人在外面罵我。很多維吾爾族人不會漢語,我又不懂維語,交流起來多有不便。我經常會請求他人幫助,這樣就花更多時間。錄入信息,本來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繁雜細膩的工作,當我遇到有些少數民族的名字,在五個字以上的時候,我就會讀都讀不清楚;何況有些名字居然長達12、13個字之多。

「我表示很驚訝,但這是我的無知。在輸入名字的時候,會浪費很多時間,讓我明白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因我沒有一手快速輸入的電腦打字功底。當我遇到那些罵我的人,或對我抱有太多不滿的人,我都會耐心跟他們解釋,並請求他們的原諒。

「在這次義工經歷中,我體會到一些事情,就是用溫柔和耐心的語言,去解決誤會和問題,比用武力和粗暴的語言有效得多。同時,我也結識了很多朋友,比如社區幹部、書記、醫生等,這會為我在社會的人脈上,打下了一點基礎。我是個不太願意社交的人,但這次的義工生活,讓我跨進了願意與別人交流及吐露心聲的門檻,對我的人生大有幫助!」

親愛的讀者:我們的四個兒童之家,栽培了很多像張強這樣的純良青年;如今仍有300多位在「家」孩子,接受我們的養育。請繼續支持特困兒童事工,善款支票抬頭請寫:CCHC,逕寄:CCHC‭-‬中國兒童之家事工,PO Box 6484‭, ‬North Ryde‭, ‬NSW 2113。或若用信用卡奉獻,請填妥以下表格,經掃描後電郵至‭ ‬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或逕寄以上郵箱。謝謝!願上帝賜福與您!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