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飢餓的時代 澳洲 2021年04月

小說《綠化樹》是著名作家張賢亮發表於1984年的一部中篇小說,描寫了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章永麟在勞改隊及農場的真實生活,向世人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在那個特定的政治環境下被迫害、身體和精神受壓制的苦難遭遇。

親歷饑餓

小說中對飢餓的細緻入微、淋漓盡致的描述,令人瞠目,悲憤交加,印象深刻。想必是來自於作者自身的生活經歷。作家張賢亮(1936年12月ر2014年9月),1957年7月被定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從21歲至43歲,可以說生命中最好的年華,他都被迫耗在了勞改農場。

100cc的寬慰

小說中寫道,在農場裡,勞改分子吃飯都是到食堂窗口打飯。1959年那時候,食堂不再做乾飯,只熬稀飯。你能分到多少糧食,取決於炊事員是從鍋底撈上較稠的稀飯還是鍋面上漂浮的稀湯。章永麟就在打飯的盛器上動腦筋,用一個奶粉罐頭筒繞上鐵絲,擰成手柄。因為用同等材料做成的容器以筒狀的容量為最大,他每次得到的稀飯就比別人看似大小差不多的飯盆多出100cc。這100cc給了章永麟極大的寬慰。讀到此處細節,實在令人唏噓,一邊苦笑,一邊驚嘆,當人被剝奪了自由,物資又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人類的生存本能是何等強大啊!

那個時代的中國大陸,是肚腹飢餓的時代。記得小時候(70年代),難得吃上一回大排(豬排)。放學回家路上,看見路邊小攤的油墩子冒著熱呼呼的香氣,常常垂涎欲滴。過年過節,人們還以食物諸如火腿、熏腸、豬油作為禮物送人。

苦難經歷

然而,看看今天,物質極大的豐富,可以說大多數人已經不需要為肚腹溫飽發愁。相反地,很多人花錢去買飢餓感。常有人炫耀式地賣慘,抱怨說營養師開出的節食菜單讓人如何如何飢餓,吃不飽。人們更多地操心和計算,如何讓自己少吃,或不吃什麼。

倘若把章永麟在勞改農場捧著那多100cc的一罐稀飯,臉上洋溢著苦難中暗暗的些微寬慰的畫面,和現代人注目著營養師訂製、色彩斑斕的節食菜餚,卻愁容滿面的畫面,放在一起對比的話,豈不是非常諷刺麼?

苦難是一筆財富,難道不是嗎?沒有那22年的苦難經歷,就成就不了作家張賢亮。我無意做文學評價,但起碼,他寫出了生活的真實,讓後人不致遺忘,政治的殘酷和人性的罪惡。僅此一點就可看出,他是一位負有責任心的作家。他的小說《靈與肉》被改編搬上銀幕,電影《牧馬人》由謝晉執導,1982年上映後轟動一時,並獲得多個電影獎項。

值得深思的是,當一個人被剝奪自由,連基本的生存所需都受到威脅的時候,人的精神和思想反而特別活躍,感受也特別深刻,以至作家在徹底平反後,能付諸筆端,記錄那一段苦難和自己的反思,寫出動人心弦的優秀作品。

飢渴慕義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物質的豐富,肚腹的飽足,恐怕並無益於精神的富足。思想和靈性的沙漠在蔓延,人們在試圖趕上時代的快節奏,挖空心思追逐金錢和名利的同時,越來越習慣於閱讀碎片的文字、碎片的信息。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規律:身心安逸的狀態下,人更不容易產生靈性的需求。靈性的虛空رر這是一種時代的飢餓,一種不被人們察覺,或者說被故意忽略的缺乏。

上帝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四章4節)

《聖經》中有教導:「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路加福音》六章20-21節)「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五章6節)這裡的飢餓、飢渴是指人靈裡的缺乏,是用世上的食物和錢財無法滿足的心靈的虛空。上帝應許信祂的人「必得飽足」: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四章14節)

讀者朋友,你餓不餓?你願意得著心靈的飽足嗎?讓我們一起在靈性的沙洲上種下一棵小樹苗。只要你信,有一天它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使你永不再飢渴。

宗琦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