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坐火車上班,車廂裡的人們大多手捧書籍。現在坐火車,人們手中的書換成了手機。我們不說別人,看看家中的親人,再看看教會的弟兄姐妹,還在認真讀紙質《聖經》和書籍的有多少?
前天晚上,八歲的兒子對我說:「媽媽,等一下妹妹睡了,你可以到我房間和我一起讀書嗎?」這是屬於我和兒子美好的閱讀時間,先是各看各的書,然後我為他朗讀。想起漢東尼(Tony Reinke)在《大閱讀家》一書中說:孩子閱讀時,就會被塑造。兒子愛讀書,我很欣慰。然而,我不確定他進入青春期後是否會受這個E時代影響而遠離書籍。如漢東尼所說,現在人們面臨以下四種試探:片段式的瀏覽(相對於「持續性的完整理解」),回應(相對於「思考」),隨時可以得到的資訊(相對於「緩慢消化吸收的人生智慧」),腦海中匆匆掠過(相對於「內心裡歡喜接受」)。
《大閱讀家》是台灣校園出版社於2018年2月翻譯出版的好書,值得推薦。本書的寫作目的是什麼?它與一般的教人閱讀的書籍有何不同?特別是在這個快餐文化和3c產品充斥的E時代,它又會帶給我們哪些思考?我認為,《大閱讀家》不僅僅是為任何一位想要讀書的基督徒所寫,更是為我們每一位基督徒。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閱讀的神學思考,這部分為我們如何閱讀、為何閱讀打下了理論根基,更加清楚閱讀在信仰中的屬靈意義,以及建立閱讀的「洞察力」(根據真理判斷內容)是多麼重要;第二部分是閱讀的實用建議,探討如何選擇好書、如何找時間讀書,以及如何開開心心地(而非不甘不願地)悠遊書海。作者在行文中舉例說明時列出了許多書籍,討論了閱讀的優先次序,不讀書會有何損失,如何看待非基督徒作品,電子書籍的優缺點,網絡如何殘害閱讀,培養讀書人,成為健康讀者等等。
作者漢東尼的閱讀優先次序是這樣的:
我在幫助孩子們建立好的讀書習慣時,《聖經》是每日必讀。看完《大閱讀家》之後,我更加清晰孩子們價值觀、閱讀能力的培養等,一定要以《聖經》為基礎。特別是愛讀想象文學、奇幻文學的兒子,他告訴我: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不排斥他讀那類書籍,但我首先要確定他是否明白《聖經》的教導。其次才是教他學習如何閱讀,這也是我需要不斷學習的。
如果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不是那麼容易讀,不妨看看漢東尼的建議。他擷取艾德勒的智慧,總結出一套學習成果,非常值得借鑒。
北大中文系教授洪子誠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生命史;一個人的生命狀態如何變化,會在閱讀裡留下痕跡。
也許你會說,在如今這個E時代,閱讀是極大的挑戰。《大閱讀家》推薦序三的作者馬漢寧牧師(C.J. Mahaney)曾經是不看書的癮君子,然而,福音不僅改變了他的生命,也點燃了他對閱讀的渴望。
除了個人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家長鼓勵孩子閱讀,教會的牧者或屬靈領袖也應該推動會友去閱讀。誠如馬漢寧所說:閱讀總是與操練脫不了關係。
漢東尼的《大閱讀家》這本書會激發你對閱讀的熱情,而且充滿希望。他會帶我們在閱讀中,高舉基督的十架。
E時代,閱讀,需要救贖!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