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青少年,其成長過程必有問題。也許和他們的家庭背景有關係,例如從小缺乏親人撫愛,父母離異,家庭破裂,家暴等等。但這不等於說,健康家庭就不出問題青少年;富裕和優質的生活條件,良好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也有可能因為叛逆而出問題。
孩子在童年時期,大都天真無邪,可愛逗人;為父母者也都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地撫育自己的後代。正如昔日孟母三遷,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不惜代價地付出一切,特別是只有一個獨生子女的父母,很自然地將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條件和生活質素的確一代比一代更優勝、更豐足。這一代的孩子,不再需要白天打工,晚上苦讀。只可惜,孩子們衣食無憂,缺少磨練,便容易意志薄弱,缺乏生活動力。
許多家長以為萬千寵愛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卻沒想到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獨立的空間,另外,對孩子期望過高,又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給孩子們造成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傷害,助長了孩子們叛逆傾向。
朋友圈中,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送寶貝兒到處去補習,學習琴棋書畫,還逼他們參加各樣的運動。等孩子長大後,情緒出了問題,又不得不為他們找精神科醫生,看心理輔導。
另外一些個案,則是夫妻面對叛逆的孩子,有不同的見解和處理方法,而且雙方各持己見,彼此指責,原本想教育好孩子,反而令家庭陷入更糟的狀況。
那些不被家庭接納的青少年,便會向社會上不良群體尋找認同,結交損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判斷,家有叛逆兒子,是誰之過。
問題是,不論是誰之過,做父母的仍要繼續對自己的子女關愛下去,因為血肉之親是沒有選擇的。然而,在當今的電子時代,面對面的溝通顯得越來越珍貴;想跟孩子改善關係,贏取他們對父母的尊重,回應父母的愛,特別是要挽回一個叛逆兒,就更具挑戰性了。
那怎麼辦呢?一位牧師的話,給我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他說: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祂放在我們身邊的所有人物和事物,都必定有祂特別的計劃。家有不肖子,當中也有作父母需要學習的地方。《聖經・箴言》十章12節說得好:「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亅
愛包含了忍耐、體諒和寬恕。愛青少年期的孩子,跟愛幼兒時期的孩子很不一樣,即便責罰也需有相當的技巧。若繼續把他們當小孩般去愛,就變成溺愛;若繼續當他們是小孩般地管教,在瑣碎事情上跟他們計較、斥責,甚至怒罵,都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讓我們參考余德淳博士的做法。他曾在香港心理治療團體學會擔任會長,在一個題為《目標人生》(視頻可在youtube上觀看)的講座中,他以一位終日玩電子遊戲機,拒絕求學的不羈少年人為研究對象。
余博士用一筆薪金,聘請這位少年人到自己辦公室上班。他的要求是,少年人必須每天回顧自己過去一天裡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同時還要記錄當天新學習到的事情。余博士就每天給他一些欣賞的評語及提醒。經過一段日子的反思和寫作,少年人不僅改變了過去頹廢、懶惰的壞習慣,還總結出一套轉變心理狀態的辦法,集結出書,四處演講,並輔導自暴自棄的青少年,成為一名有出息,對社會有貢獻的年輕人,當時他年僅十九歲。
余博士認為,少年人成為基督徒後,有了上帝成為他人生的價值觀,他已尋到真正的快樂,成為一種能量,找到新的轉機,離開他以往的舊生活模式,清理過去不良的生活行為,得著很多從上帝而來的祝福。
實際上,假如我們的孩子變得放縱任性、目無尊長、時常反駁頂撞、拒絕父母,但上帝仍在掌權,孩子絕不能抗拒的是,父母向上帝禱告帶來的改變能力。
人是上帝所創造,祂愛我們每一個人,如同父母愛子女一樣。叛逆的子女叫父母傷心難過,何況世人的叛逆,豈不也讓上帝傷心難過?!在此願人人能感受到祂的大愛,早日相信接受上帝,成為上帝寶貴的兒女!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