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科學裡的信仰 信仰裡的科學 澳洲 2019年4月

自從耶穌基督頒佈了大使命(《馬太福音》廿八章19節)之後,基督教在世上開始被傳揚,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仍未停止。

教會經歷挑戰

在漫長的歷史中,教會經歷各樣形式的衝擊與挑戰:包括教會初期君主崇拜、異教和異端帶來的內憂外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入侵;宗教改革時期羅馬天主教的偏差;現代啟蒙運動與實證主義的排擠;以及後現代時期對一切真理的摒棄等,顯示出教會曾經歷過的風風雨雨。
教會,是在萬難中間成長與茁壯起來的;如同約伯所說:「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廿三章10節)雖然現代思潮已經進入到所謂的「後現代時期(Postmodernity)」,然而在不同的地方,教會仍會遇到不同的挑戰。
「西方教會」現在面臨的挑戰,是「異教主義(Paganism)」的大幅崛起。異教主義的特色是對一切思想自由開放,唯獨無法接受基督教的宣稱:「有一位至高主權的神,藉《聖經》向人啟示祂自己」。對於這樣的一位「神」,異教主義的信奉者不認識、也不想認識;因此他們對基督徒只能採取兩種手段:同化或者消滅。最近美國發生兩件備受矚目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證明:在克羅拉多州和華盛頓州分別有一位糕餅店師傅和花店老闆娘,因信仰緣故拒絕為同性婚姻設計商品,而大遭抨擊、毀謗、被告,甚至瀕臨破產。
華人教會面對的挑戰則比較不一樣。因為基督教傳到中國的時間不長,基督教對華人文化的影響遠不及對西方文化來得深遠,因此華人社會經常把基督教當成眾多宗教中的一個。經過無神論、唯物主義洗練的人,很容易認為基督教是「迷信」、「不科學」、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療癒」等。華人對基督教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仍然不少。對信奉唯物主義的人來說,信仰是迷茫的、虛無飄渺、無理性、沒有事實根據;只有科學、科技是可以信賴的:科學實事求是、講求證據、重思考、重理性,與宗教信仰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
真的是這樣嗎?仔細思考的話,會發現「科學」與「信仰」不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極端。科學裡包含著信仰的成分,信仰裡也存有科學的辯證與思考邏輯。

科學裡有信仰

首先,科學裡不是沒有信仰。所有的科學都建基於一個絕對的信仰基礎,就是世界的「規律性(Regularity)」。倘若這個世界沒有規律,科學就無法產生;如果人們不相信世界擁有規律性,就不會有科學的存在。我今天看見一顆蘋果從樹上落下。我必須要相信到了明天蘋果仍是落下,而不是往上飛,我才能去研究地心引力。科學之所以有可能,是出於對規律的信仰和信念。
進一步推敲,世界上有規律的存在,顯示出有一位設計出規律的造物者的存在。魯益思C. S. Lewis說:「人能發展科學,是因為他們期待大自然中有定律;他們會期待大自然中有定律,因為他們相信有一位賜下定律者。」近代科學先驅如哥白尼、開普勒、牛頓、帕斯卡、法拉第、麥斯威爾等都相信自然中的定律,因為他們相信有位「賜下定律者」的存在。科學家相信大自然的規律、定律,以及「賜下定律者」的同時,實際上已經邁入了信仰的範疇。除此之外,當人們在科學中解釋客觀現象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會帶入個人主觀的想法和詮釋。而這些個人的想法和詮釋很多時候也同樣是屬於信仰和信念的範疇。今年一月份,有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參加辯論會,討論基督教信仰的真實性。反方Peter Atkins是當今著名物理化學教授,也是一位頑固的無神論者。他在辯論的時候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就算親眼看見耶穌復活,我也會不相信。我會認為這是我的幻覺。」一位頂尖的科學家會對一件事實產生這樣的詮釋,顯然有種強烈的信念信仰支持著他。科學裡也有信仰,甚至可能是迷信。

信仰中有科學

如此一來,我們發現科學之所以能夠成立,不是因為排除信仰,反而至少是建立在兩種信念之上:對規律性的信心,以及對客觀現象的主觀詮釋;這兩者都觸及到信心的範疇。同樣,信仰當中並不是沒有科學。尤其基督教信仰,具備高度的科學辯證和思考邏輯,與迷信、非理性的控訴天差地別。荷蘭神學家巴文克(Herman Bavinck)的巨著:「歸正教理(Reformed Dogmatics)」的第一章,談論的就是信仰中的科學。巴文克說,「神學」實際上就是用科學方法來解釋《聖經》當中的信仰。基督教信仰不是一個各說各話、可以各持己見的宗教。不是的!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基於《聖經》,經過嚴密思考、推敲、辯證過後的龐大思想體系和世界觀(Worldview)。兩千年的教會歷史,讓我們看見基督教思想在風雨中成長、塑造、精練以致能戰勝各樣的異端、異教、偏差、排擠與逼迫。「基督教信仰不只是一個心理作用,或者只是一個歷史事實;基督教信仰建立在一個擁有絕對價值的真理之上,而這真理是建立在神的存在、神的啟示和神的可知性之上。」
然而巴文克也提醒,基督教信仰的追求與探究,與物質、科學的探究截然不同。我們不能以探究物質的精神來探究神。物質是神所造要我們管轄的範圍;神必須要先將自己啟示出來,我們才能夠去認識祂(《希伯來書》一章1節),而我們要認識祂,必須要以信心作為媒介:「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來到神面前的人,必須信有神。」(《希伯來書》十一章6節下)。信心與神啟示的科學探究相輔相成:信心幫助我們明白神的啟示,而神的啟示促進我們信心的增長;「神學的目的是為了頌讚(The Goal of Theology is Doxology)。」

全人投入的信仰

「科學裡的信仰,信仰裡的科學」對基督徒的生活來說有許多重要含義。首先,我們可以破除科學主義者或某些科學家的聲明:「科學是實事求是、絕對的客觀」;因為科學也有信仰的成分存在,人不可能絕對脫離信仰的範疇。第二,基督教思想不是在科學面前抬不起頭來的次等思想。基督教是有根有基、以科學作為方法論、在兩千年的歷史當中不斷思考,辯證與探究的產物。如同保羅所說:「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以弗所書》三章10節)這鼓勵我們要更加認真地去研究、思考和學習神的話。第三,基督教信仰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體系、一個整合的世界觀,人只能全盤接受,或是全盤拒絕,沒有部分接受的可能。人如果全盤接受基督教思想,包括創造、墮落、救贖、終結,他們就成為神的兒女,在神的國度裡,受到神的照管。「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神的兒女。」(《約翰福音》一章12節)「神的兒女在神的國度裡,按著神的旨意生活」,這就是接受基督教思想之後基督徒生命的寫照,是一個全人的投入。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