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歲是兒童心理發展最重要的時間,孩子首先接觸到的情感世界是在他的家庭裡面,孩子與父母情感發展是否良好與他日後是否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社會環境(Social Environment)」,是建立孩子對外界的信任與安全感的發源地。小孩在成長中如果缺乏與父母親密的聯繫,會因著不同的性格延伸出不同的情緒行為問題,嚴重者會影響一生。
許多父母很在意孩子的頭腦是否聰明、身體是否健康,卻忽略了兒童(特別是幼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經濟壓力大,往往逼使父母雙方都需要外出工作來維持家計。特別在新移民社區,普遍現象是父母都起早摸黑地打拚工作,把兒女交給祖父母照顧;有些父母遠至外州工作,與孩子聚少離多;有些甚至把幼童送回中國給祖父母、親戚撫養,待至入學年齡才接回來美國。這些孩子與父母分隔或者疏離,通常會有焦慮情緒丶缺乏安全感和低自信的表現。
幼童呈現的焦慮情緒行為有:「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在家裡會說話,但在外或學校一句話也不說;啃手指、咬嘴唇、扯指甲皮;無故地哭鬧;到了課室不肯讓親人離開;環境或程序轉變的時候會情緒波動、發脾氣等。孩子的心靈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愛需要時間,在小孩心裡,誰花最多時間在他身邊,誰就是最愛他。愛使人感到有價值、有自信、有安全感。
一位年輕的媽媽有三個孩子,頭兩個她都在孩子身邊,兩個孩子的成長從幼兒園到小學都很順利,然而第三個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後,不斷地哭鬧不能適應,原來父母兩個都去了很遠的外州開餐館,孩子們交由祖父母照顧。我了解了她們家庭的轉變情況後,我向媽媽解釋孩子對父母情感依附(Emotional Attachment)的需要。媽媽明白了,願意與丈夫商量尋求一個折衷的辦法。我看到媽媽把孩子帶回課室的時候,孩子攬住媽媽,哀哭著不肯讓媽媽離開,那時候媽媽也哭了。
人生裡的確有很多困難的抉擇,然而,孩子是我們生命裡最寶貴的,最重要的產業,必須帶在身邊。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因處於不同的成長階段而有異,年紀愈幼時愈需要父母在身邊。給予孩子一個溫暖、安全、充滿愛意的家庭,他們的潛能可以發揮無限;並且這種健康的家庭關係型態會自然而然地延伸下去,造福下一代。
房子加上愛才是個家,如果營營役役地建造好房子,住在裡面的人卻關係疏離,那是多麼的可惜!家是一個有愛、有關顧、有安全感的地方,是孕育生命健康成長的基石。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 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