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的進步,人越來越長壽,澳洲開始步入老年化的社會,活到90、100歲的老人越來越多,而且還能積極走出家門參加社會活動,「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不能反映現今的社會狀況。家人沒法照顧老人的時候,護老院(又稱老人院、養老院或敬老院)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要住護老院?
大部分進入護老院的院友一定是有身體疾病,比如抑鬱、大小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而家人又無法照顧。一般是由醫院或是家庭醫生轉介,而後經由ACAT養老服務評估部門(Aged Care Assessment Team – ACAT)評估,首先確定老人一般的行動是否可自理,屬於基本護理(Low Care)還是高度護理(完全照顧)(High Care),比如餵食和個人清潔的護理。隨後社會福利部(Centrelink)再對老人的財產進行評估。如果符合補貼標準,政府撥款就和老人一同進入護老院了。
護老院的費用
澳洲政府對護老院的補貼很高。在澳大利亞老有所養,就算沒有任何養老金,政府一樣會提供一定金額來支持老人正常的生活費用。老人金和租屋金津貼基本能支付每月護老院的費用。
老人個人總資產若低於$47,000澳元,政府將全額支付護老院費用。總資產在$47,000-$200,000澳元之間,政府則補助部分養老費,根據福利部評估決定補助額;目前支付的最高上限是一天$35.9澳幣。但老人的總資產若超過$200,000澳元,養老費用則全部由個人承擔。
院友需要交給護老院一筆押金(大約$200,000),有的老人會賣掉房子來支付這筆費用。護老院會扣除老人住院時已經花去的費用,在老人過世後把餘錢退還給家人或繼承人。
護老院的環境
澳洲政府對護老院的要求相當嚴格,環境、房間、設施、註冊護士、洗澡間、膳食等等各項都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
護老院環境好,床單經常換洗,有單人或雙人附帶衛生間的住房,可以放置一些簡單的家私,院友得到全身心照顧,一天六餐,24小時醫務服務。每兩個小時有護理幫助轉身;若大小便失禁,隨時有護理幫助清潔;打針,發藥,物理治療,還有醫生需要時巡房。若找到一間華人團體辦的護老院,吃中餐,有講中文的護士和醫生的照顧,是最理想的,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特別護理
護老院有專人幫助洗腎;洗喉管、發音器;氧氣管護理;屎、尿袋有專人清理;每個月有理髮師來剪頭髮;如有急症送醫院有傳譯幫助與醫生溝通。
宗教自由
有天主教、佛教和基督教人士定期來護老院探訪。有院牧、基督教傳道人傳福音,每星期講道兩次。也有基督教社團的愛心人士定期來探訪,與老人交談互動。
心靈關懷
住在護老院的院友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如有不和或磨擦的院友,可以幫助他們調離房間。每個護老院都有一位職員負責安排運動和娛樂活動,他們負責安排老人做一些手腳運動,還有搭巴士外出旅遊,參觀動物園、水族館;唱歌,看電影等。逢年過節還有一些熱心腸的社會人士會來護老院探望老人家,給他們表演粵劇、話劇,拉小提琴給他們聽。社會各階層都有人願意來關懷這些老人家,希望陪伴他們平安地度過人生最後的階段,使他們的生活有質量,讓他們有自尊地活著。
訪護士長陳鄧月嬋
現在護理職位很欠缺,只要去進修半年,取得一張證書,就可以找到一份每小時$20多的普通護理工作。護老院(Nursing Home)的護理工作是辛苦繁重的,還要輪班。要照顧好老人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一定要有愛心,能夠愛人如己才可以。為了解護老院的情況,筆者採訪了老護士長陳鄧月嬋女士,她在這一行業工作了整整50年。
陳鄧月嬋女士1971年畢業於香港伊麗沙白醫院護士學校普通科、精神科和產科護士的護理課程;1972年在香港瑪麗醫院急症科任護士。1974年結婚,丈夫也是護士,1975年夫婦倆移民澳洲悉尼,在RPA皇家王子醫院心臟科任護士;1976年在護老院工作,任註冊護士;1979年在Lidcombe醫院學習老人科,之後擔任護老院護士長。她曾讀消防措施課程,所以也是消防管理護士,以幫助院友及員工的火警安全。因為要做管理護士,所以要充實自己多方面的學識。她還在悉尼科技大學UTS 讀護士管理學高級文憑。又因 Nursing Home 愈來愈多老人有認知病,即dementia (老人痴呆症),她又在塔斯馬尼亞大學Tasmania University 讀 Dementia 網上文憑,加深對這類病人的認識,以便易於護理。
她在護士崗位上工作了整整50年,直到去年才退休。她說:在護老院工作的人一定要有愛心,要有救死扶傷的心;需要治療的老人要及時送醫院;要有急智去應對突發的事件,比如,有時院友的親友偷偷餵食會發生意外;有的院友會隨探訪的親友溜出護老院;這些事情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