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穆斯林家庭
叫他們名字,能讓我的舌頭打好幾個結。幹脆,我們簡單點,男主人就稱呼「嘛嘛」(對「馬來西亞淡米爾裔穆斯林」叔叔的俗稱);女主人稱「嘎嘎」(馬來話「大姐」),孩子就叫小朋友,反正他說英文。
走進他們家門,發現跟其他家庭沒啥區別。唯一特別之處,就是嘎嘎必須戴上頭巾,不可以在其他男人面前太隨意。嘎嘎為我倒茶,也拿出一些超市都能買到的花生、餅乾等零食。在客廳坐定後,我用目光瀏覽了一遍這個家庭。除了墻上掛著《可蘭經》的圓盤,廚房散發濃烈的咖喱味道之外,其它與我們家庭佈置沒有不同。
我們從日常生活話題開始聊天,我又發現,其實我們有很多想法是相同的。特別是他們對兒女的期望和教育,與我們華人可謂難分仲伯;他們也望子成龍,也追求主要學科的好成績,也不太在乎體育或音樂成績。嘛嘛也很愛釣魚,不同的是,他只會撒網捕魚,從不用魚竿。
唯一接觸到他們宗教的話題,就是我問嘎嘎為什麼在澳洲仍將自己包得嚴嚴實實,會不會很熱呢?她回答說:「伊斯蘭教對我來說,就是生活方式。」這句話意味深長,使我對他們的宗教算是有了一個基本認識。
從關愛開始傳福音
拍攝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都懷著純真的愛來對待這件事情。照片出來後,他們都很滿意,不斷向我道謝,我不失時機地對他們說:「不要謝我,感謝上帝吧!因為祂愛世上所有的人。」嘎嘎略舉雙手回答道:「我們彼此相愛,讓生活美好!」
這些對話,咋一聽好像外交辭令,實際上體現了我們之間信仰根基的觸碰和交融。
從此以後,我們兩家人成了好朋友,一有空就約上到處去找好吃的。嘛嘛在他們家附近開了家「嘛嘛檔餐館」,我們自然是常客,還介紹不少朋友去光顧他們,誇讚他們的菜式有水準,夠地道,風味足。當然,我們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盡量爭取在不改變他們生活方式前提下,尋找能在信仰上產生共鳴的話題。
神的恩典真很奇妙!就在我們不斷親切的接觸中,我們教會的牧師也不約而同地經常光顧他們的餐館。記得傳道人米歇爾第一次走進他們的餐館,看見嘎嘎迎出來,他很快地注目一望,就對嘎嘎說:「你有腰骨痛的病。來,讓我們為你做個禱告。」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對待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特別嚴格。嘎嘎開始不大願意被米歇爾拉住衣衫,但她確實被米歇爾說中要害,腰骨疼痛已經折磨她好多年,一直都沒能看好。米歇爾又這樣堅持,她就默默地合上眼睛,讓三、四位洋人基督徒按手在肩膀和後腰疼患處做了禱告。
聖殿之門敞開著
禱告後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嘎嘎主動來找我們夫婦,說她的腰疼病好了很多,心情也舒坦了好多,所以,想讓我們帶她去教堂,她要親口向米歇爾致謝。她的要求,使得我們非常興奮,我立刻打開車門,將嘎嘎直接載到我們教會門口。
那是一個崇拜日,教堂大門內外人頭湧湧。人群中只有一個包頭巾的婦女,夾在我們夫妻中間。可惜,到了門口,嘎嘎停住了腳步,畢竟第一次與耶穌走得這麼近,她心裡有掙扎。
那天,米歇爾恰巧不在,我們也無法勸她再往前多走一步。儘管如此,聖殿大門始終敞開著。我在禱告中求神賜福給這個穆斯林家庭,賜給他們有這樣的感動和勇氣,終有一日,能再往前多走一步。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