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平衡式的教養 澳洲 2017年7月

剛滿3歲的小櫻在課室裡經常發脾氣、哭閙,情緒不穩定。我約見她父母,只有媽媽來。她說小樱的爸爸在外州工作,幾個月才回來一次,家裡最近弟弟剛出世,多了一個嬰兒要照顧,她很累,覺得自己快要被小櫻的吵閙逼瘋了。可能媽媽忙於照顧小弟,忽略了小櫻,她以閙脾氣來爭取家人的注意(很多小孩會用閙情緒來引起別人的關注,以此來肯定家人對自己的重視)。我建議每當弟弟睡覺時,媽媽抽時間與小櫻一對一遊戲,不要視為一份工作,而是享受親子時間,讓小櫻的安全感提昇,情緒會較穩定,容易與媽媽合作。媽媽試了,情況果然有改善。

我在課室觀察小櫻,她聰明乖巧,很明白老師的指示,又願意配合,與小朋友相處也沒有問題。隔幾個月,老師發現每次媽媽送小櫻上學校要離開時,她就大發脾氣;有次放學躺在地上哭鬧了好一會才肯回家。我再次約見媽媽,她説自己打算工作,所以把半歲的弟弟送回中國給爺爺奶奶照顧,在中國逗留了三個月,托外婆幫忙照顧小櫻。外婆十分遷就小櫻,什麼都順著她,什麼都幫她做;原本小櫻已會拿匙自己吃飯,但外婆每餐都給她餵飯。媽媽回美國後,發現小櫻動輒發脾氣來控制父母和外婆,全家都要遷就她,媽媽後悔小櫻給外婆寵壞了。

小櫻在學校的行為完全沒問題,這表示她有能力在家裡也可像學校那樣行為良好,只是選擇性而已。其實孩子都很聰明,在不同的人面前會相應做出不同的行為。我鼓勵媽媽用「平衡式教養」去糾正小櫻在家裡的任性。平衡式教養是兼顧孩子情感的需要和自律的訓練,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對他們的行為要求必須平衡。孩子既需要愛和支持,亦需要在有要求和推動下成長,兩者必須取得平衡,相輔相成,是最理想。若父母偏重愛和支持,孩子會被溺愛寵壞;相對地,如果偏重要求和推動,孩子會感到父母嚴厲、冷酷,產生害怕或敵對。另一方面,父母必須一致,不要一個太鬆、一個太緊;不要所謂一個做「黑臉」、一個做「白臉」。父母教養模式不一致,孩子會無法適從;父母之間亦會因互相怪責、批評而影響情感,容易導至婚姻出現問題。其實學校的做法也是一樣,老師給每一個孩子關注和愛,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讓孩子情感有健康的發展;老師亦要加上堅守原則的管理和敎導,訓練孩子的自律和配合的能力,愛與管教兩者必須平衡。所以,父母就是家中的老師,在教養模式上應該與學校一致,以致孩子在學校或在家裡表現都會一樣。

小櫻媽媽同意我的說法,但抱怨小櫻的外婆不合作,於是我也約見外婆。為免她感到受批評,我刻意地表揚和肯定外婆對小櫻的愛,同時亦強調教養模式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小櫻的父母是要為小櫻的成長負最大責任的人,所以在教養上的方法和原則,應該交給他們決定,外婆的角色是協助和配合,這樣已經夠了。外婆聽了反應不錯。

基督徒父母對這個模式應該更容易了解,上帝愛我們到一個地步,耶穌連性命也甘願為我們捨了!世上沒有比這個愛更大的,上帝對我們的要求也極高,要我們完全,像祂完全一樣。

三代同堂教養小孩真的不容易,然而可以透過學習更新的教養知識、改善溝通的技巧,常常表露彼此的關心和尊重,這樣發揮家庭的正面能量,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溫暖的家。

(真實個案,徵得當事人同意,名字用假名)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