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程中,與各種美食的相遇,著實讓我回味不盡!從台南老字號名家品牌「度小月」,到台中名不見經傳卻只此一家的魚肚丸湯;從新竹親家母隨手從街邊買給我嚐嚐的胡椒餅,到彰化老家爺爺從小吃到大,從大吃到老,從老吃到死的包著馬蹄(荸薺)的鮮肉包子……無論是大快朵頤,還是細嚼慢嚥,心裡都湧出一股股的感動:台灣人何以把這普通的家常飯,做得如此耐吃、低調,浸潤著製作者的心意,透著久違的實在、熨帖。
在台南,司機小師傅帶我們走街串巷,隨走隨吃。口乾舌燥時,便帶到路邊實在不起眼的小店。淡黃色的飲料裝在簡陋的大杯中,那軟軟的塑料質地已完全瓦解了我的任何好感。收錢倒水時,見一位大媽在一大籮筐的乾草中細細地挑選著什麼。小師傅順著我的眼光解說,這個飲料就是這草熬出來的。
邊心猿意馬地聽著,邊接過飲料牛飲——渴呀、熱呀!就在第一口和第二口之間,我突然停下來:沁人心脾,是那樣真實地發生了——我聞到了春天般的草香,自然、清純;太熟悉又太陌生,熟悉是大自然司空見慣的,陌生是我從沒在飲料裡與它相逢。想都沒想,又要了一大杯,慢慢地悠悠地啜。
騰出眼睛,騰出心思,這才顧得上明白,沁人心脾的飲料與這布衣大媽日復一日的手工勞作相關,與其貌不揚的乾草相關。在台灣,看到許多其貌不揚的店鋪,其貌不揚的店主,其貌不揚的食物……就是這些其貌不揚,讓我體會到樸實、誠懇、信譽和傳統。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