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閱讀到底有多重要?
據《三國誌.吳誌.呂蒙傳》記載:東吳大將呂蒙英武有餘,學識不足。孫權勸他要多讀書,呂蒙便發奮勤讀,且大有長進,「其所覽見,舊儒不勝」。魯肅只知呂蒙驍勇善戰,和他交談時,沒想到竟說不過他了,因而感嘆:「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藉著閱讀,呂蒙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可見,閱讀能使人的生命更上一層樓。《紐約時報》今年初曾刊登一篇記者對比爾.蓋茨的訪談文章,提到比爾每年要讀大約50本書。記者問他:「閱讀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說:「它(閱讀)是我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從我小時候就是這樣了。」他舉例:「今年我很喜歡理乍得.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真相的魔力(The Magic of Reality)》,它解釋了各種科學概念。儘管那些概念我都理解,道金斯還是能夠幫助我以新的方式思考這些話題。」
我想,這裡有兩個重點,一是比爾把閱讀作為學習的方式;二是他透過閱讀,幫助自己以新的方式思考問題。在當今世界,比爾的商業成就是舉世公認的,我們是否可以說,如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今時今日的比爾呢?
閱讀,也是我自小開始的愛好,但今日回頭來看,發現過去的閱讀,多半竟是迷失的。那時不曉得設定閱讀方向,又毫無辨識能力,往往不知不覺就跌進書裡的悲情世界。
有一陣子,十分癡迷古人的詩詞。那些能打濕心情的詩句,總令人哀愁。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人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當你的情緒被那淒美的意境所籠罩,以致於不能自拔,想來就是迷失了。
此外,還有一種迷失更嚴重,就是使人萬念俱灰的絕望!請你讀這段:「為官的家業雕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十二曲)閱讀完一部小說,竟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
當然,也有一些閱讀不是這樣的。你可以隨著作者去看渡頭的落日,墟裡的炊煙;或者信步郊野,觀賞林壑之美;聆聽潺潺水聲,與作者分享山水之樂。另有一類佳作,描寫親情,讀起來也蠻溫暖的。
然而不得不說,最使我獲益的閱讀,非《聖經》莫屬。初讀《聖經》,發現其文字之美,勝過許多名家手筆。因此我要對喜歡文學的朋友說:不讀《聖經》,絕對是損失。最重要的是,《聖經》的話無不帶著能力,能使人的靈魂甦醒,軟弱的人得剛強,憂傷的人得安慰。
兩年多前,我失去一位至親骨肉,令我傷心欲絕。在第三天,我奔喪的路途中,神(上帝)用《聖經》的話語來安慰我:縱使我們的肉體衰殘,甚至離世,但愛卻常存,那時神就擦去我的眼淚。
《聖經》最奇妙之處,在於其話語能夠歷久彌新。同一段經文,即使讀過十遍,也不嫌多,而且每每讀出新意來。《聖經》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伯來書》十三章8節)一句話,跨越了人類從亙古到永遠的全部歷史。想到在永恆裡,耶穌仍然是我們榮耀的主,這對每一個相信祂的人,是何等的安慰!
2016年9月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