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時,常聽人說香港教育是填鴨式的,西方教育要好得多,能啟發兒童的思想、潛能。因此為了子女的教育,我提早移民來澳洲,子女在澳洲接受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我感恩的是,沒有完全將教育子女的責任交給澳洲的學校,而是從小就將子女帶到教會認識上帝,用神的話教養他們。現今我兩個子女能有美好的品格,都應感謝神的話語對他們的影響。
老實說,我對澳洲的教育制度有些失望。身為牧師,我有很多機會幫助一些家庭面對子女入學或在學校發生的問題,常見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偏執。有一位母親找我幫忙,他們所在的學區學校拒絕接納她的兒子入學。校長表面說是學校無空位,但實際是因為那年輕人英語不好、成績差,校長怕影響學校總體成績。最後我找教育局,校長才勉強讓那年輕人入學。還有,一個年輕人因品行不好,校長要他退學。我找校長商量,質問他教育的目的,是否用愛心培育學生的品格,用愛心來挽救品行差的學生?還有很多類似個案,就不在此詳述了。
事實上,澳洲學校給我的印象是,只注重學業成績,不注重品行的培育。在我女兒讀小學時,有一天女兒回家告訴我,學校今天教性教育。我問她教了什麼,她說老師教他們用避孕套的常識,但完全沒提及性與道德方面的問題。
此外,女兒讀書壓力很大,因學校將不同學生分入精英班、普通班,甚至垃圾班。女兒很害怕被編入垃圾班,因沒有老師願意花時間在這班學生身上。學校又有意無意地時常鼓勵彼此競爭,所以積極、用功的學生都有很大的壓力。女兒考HSC那一年,她學校就有幾位用功的學生因壓力太大而入醫院。
我自己也在澳洲讀過書,也經歷過一些極其荒謬的事情。當我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時,很喜歡統計學這一科,並且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很多本地學生不合格。在派發成績後第二個星期,這科的教授就很無奈地告訴我們,學校收到很多學生投訴,說他教得不好(其實這位教授教得很好),所以學校決定從此取消這科目;最後他講了一句,學校是看市場需要來決定學科的。這是什麼教育?
很不幸,現在的學校把家長及學生當作顧客。有一間小學,曾是以活動教學,提高學生興趣為主。但隨著中國移民漸多,很多中國家長投訴學校功課太少,為了增加學生、吸納精英、提高校譽,學校就不斷加增學生的功課,小孩讀書壓力漸增,也失去上學的興趣。此外,一間基督教私人中學,校長、老師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非常注重學生的品德,但公開考試成績普通。當我介紹這間學校給一些家庭時,大多數的華人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讀這間學校,因在他們的心目中,成績比品德重要得多。
難怪今日很多學生只懂得讀書,但其它方面就很弱。我認識一位很能讀書的年輕人,當老師出了功課題目,就立刻到圖書館將全部有關的書借去,還書前將所有有用的文章撕下來,原因是他要成績比別人好,比別人強。難道我們要的是這種只注重學業成績,不注重品行的教育?
我們都希望子女得到好的教育,以致他們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我們要考慮的是,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是成功?莎士比亞曾言,「成功是不斷地努力突破自己的軟弱與限制的成長過程;也就是去實踐修身處世,在心智、體能、學識、道德及財富各方面均衡發展,以求能造福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
我很欣賞猶太人的教育,在各行各業有名望的人中,有很多都是猶太人。猶太人佔美國人口不到3%,但大學裡有30%的教授是猶太人。根據統計,過去得諾貝爾獎的人,其中有14%是猶太人;極其有名的科學家──愛恩斯坦也是猶太人。猶太人比別人優秀的原因,在於他們的教育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猶太人父母非常注重子女品格的培養,自小教導他們認識上帝,敬畏上帝。《聖經》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今日我們期望下一代成功,就不能單看重學業,乃要注重德、智、體、群、美的均衡發展。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