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大師的理解,是他必須有許多曠世名作,有炯智的看見和超越時代的看法;他必須是完美無缺的、技巧是無懈可擊的。
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1519)可以說是符合這個期待,然而他個人卻不是這樣看的。也就是說,後人以為的大師,其實在他在世時,並沒有以自己能成為大師為目標,只是每日用心經營他所做的,將結果交給最高的主宰罷了。
達文西在他的筆記裡曾經這樣說:「急躁、沒有耐心,是愚昧之母。一般人以稱頌快捷來掩飾自己沒有耐心的事實,好像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某一種專業,比如人體的結構一樣。這種人還想以膚淺的心來研究上帝和祂的宇宙,將他們當作可解剖的物體,拆卸之後,一塊一塊來研究!」如果達文西說,15世紀的人缺乏耐心,我們21世紀的人,就更加不用說了。原來,忍耐和堅忍的性格,才能助人成就大事,正如達文西所實踐的一樣。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他爐火純青之作,當時他已經65歲,兩年後就過世了。其中所展現的寫實技巧和筆觸,登峰造極,必然耗盡許多心思,是忍耐之下、老練成熟的作品。難怪《聖經》教導世人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必不致於羞愧。」(參《羅馬書》五章3-5節)這句真理恰可說明大師的創作心路歷程。
達文西的忍耐,先是應用在深思熟慮地構圖上;草圖大致滿意,還要不斷改進明暗和形狀;腦中所想營建的氣氛和畫中人物的個性,都要從衣著、一顰一笑、眼神和透視來表達,一切的細節,要計劃再計劃,竭盡心力,傾其所能,才能表達畫中的內涵。若缺乏忍耐,是不可能達到至高的境界。因為達文西的忍耐和堅持,他曾留下幾幅未完成的作品(附圖:先知耶利米),然而未完成的作品,一樣彰顯大師的典範,值得後人借鏡。畢竟藝術是一種營造美感經驗的「過程」而不是以「結果」為重;結果是這種營造過程的額外收穫。藝術家所享受的,是創造的過程;作品完成了、小歇過後,又開始構思下一個作品,原因就在於創造的過程比成品帶給他更大的滿足感。
處於臉書時代的我們,太沒有耐心了,我們讀的文章越來越短,廣告要在越來越短的時間內傳達出信息。難怪人心急躁、壓力蓋頂,許多心性疾病顯現。讓我們從古人學智慧,從《聖經》汲取生命的動力吧!
講到畫風,其實上世紀戰後的抽象畫風,已經不再流行了,寫實和古典畫再次回歸,其中的原因,不乏抽象的取巧速成,已經滿足不了人心最深的渴望。藝術再次回歸寫實與傳統,乃因上帝造人的方程式不變──忍耐生老練,這是真理,就算人否認真理的存在,也無法抹滅真理的事實。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