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迴響: (守望雙聲) 投奔怒海 澳洲 2015年8月

《投奔怒海》是導演許鞍華攝於80年代的一部電影。內容講述在70至80年代,不少越南民眾,為逃避越共政權的迫害或渴求平安,鋌而走險,賄賂官員,不惜傾家蕩產,登上殘破不堪的渡輪或魚船,穿越滔天巨浪的南中國海;為求一線生機,甘成難民,因而衍生了越南船民事件。

一晃30多年,相信有不少讀者都聽過或經歷過,恐怕瞬間勾起串串回憶,慨嘆人生唏噓。

越南難民雖然不再,然而船民事件至今仍陸續上演,未有停下蹟象。只是犯險者並非來自越南,而是其他地區,當中不少船民皆以澳洲大陸為目的地。惻隱之心,誰人沒有。以人為本,以人道立場為出發點,當仁不讓。一國自有一國之難,資源有限,所有決策務必審慎取捨。

當年香港願意成為難民第一收容港後,接收高達20萬名船民,確實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如何在照顧國內需要,而又能承擔國際責任之間取得平衡,說易行難。

不少澳洲議會議案,難以面面俱圓,每受爭議;尤其船民政策,更被嗤之以鼻,常被遣責缺乏愛心良心。然而,不在其位,侃侃而談,不用顧慮全局,難免有偏頗之嫌。

話需說回來,澳洲貴為發達國家,要負起更大的國際責任。只是最近發生的「賄賂蛇頭」疑雲,報導澳洲官員以金錢誘償船主,將船隻駛回印尼水域,藉此減低犯境數目。無論冠以何許藉口,澳洲政府此舉,除了難以服眾外,更是毫不光彩,似乎有點「下流」。

也許當中有些難民是冒充的,但仍要堂堂正正按著議決程序來審閱船民個案,切忌別人「混水摸魚」時,自己也用「見不得光」的手法處理。廣東俗話說,「有頭髮,誰想做癩痢?」離開自己家園誰也不願,何況還要冒著生命危險,隨時葬身大海,就算成功,也要寄居他鄉。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可以強暴待他們,在這地方也不可流無辜人的血。」(《聖經‧耶利米書》二十二章3節)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