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有些無關痛癢,轉眼忘掉;有些彰顯善意關懷,讓心裡倍感溫暖;也會有些無法理解,令人整日心緒不寧。
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若本來已是煩躁、擔憂或受屈的情緒狀態,就很可能引發本能上的保護機制(Fight or Flight):要麼對抗自衛,要麼逃跑躲避。李女士(化名)在勇敢維護自我尊嚴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產生了忿怒與衝動。李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十多歲的兒子與她關係良好。因一宗交通事故,李女士喪失工作能力,亦因這意外患上創傷後遺症,使她的情緒經常因那可怕的經歷而飽受困擾,這是她來求助的原因。
最近,她到一家店舖購物時,因職員對她說了些不禮貌的話,以致她覺得不開心及受辱。離開店舖後,她心裡越覺氣憤,就回頭再與職員理論,並打算向其雇主投訴。誰知那店主毫不理會的回應,令李女士更覺受屈,心中糾結、怒火萌生,並揚言要那職員和店主受到應有的懲罰。
輔導員:你打算怎樣?
李女士:再跟他們講理是沒用的,我很想打他們一頓,要他們懂得尊重人。
輔導員:打他們?
李女士:對!到他們的店舖,見到他們就打,至少給他們幾個耳光,學會以後口舌不要太招搖。
輔導員:打架,最後雙方都可能會受傷。
李女士:我不會受傷的,我會帶備小刀,在有需要時用。
輔導員:你知否這樣做是違法的?你會被警察拘捕。
李女士:我不怕!就是到警察局,我也要將他們的惡行公之於世,是他們先傷人的。
輔導員:你若打人、傷人或藏有攻擊性武器,會被檢控;若被判有罪,更有可能要入獄。
李女士:坐牢就坐牢吧,反正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輔導員:如果你被警察拘捕,被檢控或要入獄,誰會最傷心?誰最受傷害?
李女士臉上的怒火很快熄滅,她想到她的兒子,理智重掌她的思維,情緒從激動歸回平穩。她不再堅持要懲罰別人,她的忿怒平息了。
忿怒就是這麼一回事,當事人往往在不知不覺間被負面情緒擄去,不顧後果,衝動、魯莽地作出決定或採取行動。除非自我反省或情緒醒覺能力很強的人,否則在忿怒爆發前,當事人不易察覺。
因此,若我們發覺忿怒的情緒在心裡積聚,可以用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一點,並用理性思考一下忿怒的原因,是否需要、有無其他可行方案、行動的後果及承擔能力。這樣,我們就不再被忿怒的情緒所操控,甚至可成為情緒的主人。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