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共會出兩次牙齒,第一次出的為乳齒,約在出生後6個月至3歲間陸續長出,共20隻;第二次出的恒齒,則在6歲左右陸續長出。當乳齒自動脫落,就會被恒齒取代,因此很多家長誤以為乳齒不重要,即使蛀牙了也不用理會,必要時把蛀掉的乳齒拔了就可以,因為有恒齒取代。
然而,不治療乳齒蛀牙會帶來以下後果:
1)蛀牙會引致痛楚,影響兒童的咀嚼、胃口、睡眠及其日常生活。
2)細菌感染。嚴重蛀牙的細菌可以感染牙髓,引致生牙瘡。牙瘡不僅會擴散到面部或頸部的其他組織,而且也會影響牙床骨裡面恒齒琺瑯質的生長,以致將來恒齒的琺瑯質有缺陷如變色及變形,甚至令到恒齒停止生長。
另外,乳齒過早脫落也會帶來其他後果:
除了咀嚼食物外,乳齒亦有助發音,保持儀容美觀,更為將來長出來的恒齒保留位置及誘發恒齒萌生。如果未能及早治療乳齒蛀牙,拔牙將是唯一的選擇。當乳齒過早脫落時,隔鄰的牙齒便可能向空位移動,令空位縮小以至恒齒沒有足夠的位置長出(如圖),使日後牙齒排列不整齊。
因此,為防止乳齒過早脫落,對恒齒生長產生不良影響,應及早為兒童安排牙科檢查及治療,令乳齒得以保留,讓它們發揮守護的功能,有助恒齒正常長出及排列整齊。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