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論讀書

2014年9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賴子通、陳惠芳、鄧玉蘭、陳雅文、黃鳳儀、徐秀珊、趙秀華

「知識就是力量」,正是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的名言。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散文作家、哲學家。政治生涯的磨難和複雜而豐富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他的言論深邃,哲理豐富。培根最為世人熟悉的文學作品,首推其小品文集《培根隨筆》(The Essays of Francis Bacon)。內裡的警世格言,經歷數百年至今讀來仍予人新鮮的感受。其取材包羅至廣,如真理、友誼、愛情、讀書、生死、美醜、婚姻、財富等。寓意精闢深刻,文字凝練優美,為世代稱道。因應今期主題,錄取其中《論讀書》(Of Studies) 精文一篇,以饗讀者。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采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有實際經驗但沒有學識的人,雖能處理個別性的事務或判別枝節,但若要綜合觀全局,統籌安排,則唯有博學之士才能勝任。

讀書費時過多是怠惰,過分利用讀書得來的學問作為裝飾是矯情,全按書本所說的準則來斷事則是書呆子的嗜好了!

讀書補先天的不足,經驗又補讀書的不足。因為天生的才幹猶如自然的花草,靠後天的學習來修剪移接,而書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經驗去制約,往往會流於空疏而不著邊際。

有技能者鄙視學問,無知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善用學問。學問本身不會告訴人它的用途,致用之道在書外,超乎書上,只有細心觀察才能獲得。

讀書時不可存心挑剔作者,但也不宜盡信書中所言,亦不是為著在高談闊論時吹噓炫耀,而是為權衡和思考事理。

書籍好比食物,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的書籍只須讀其部分(選讀);有的可以大致瀏覽(略讀);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還要全神貫注,孜孜不倦(精讀)。有些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便可,但這只限於較次要的議論和價值不高的書籍,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然無味。

讀書使人涵養豐富,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是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是天生聰穎,不多讀書的人必須是十分機靈狡猾,才能假裝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事物。

讀史使人聰明;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思熟慮;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及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總而言之,學問能轉化人的性格。不僅如此,人在才智上遇上的障礙或缺陷,無不可藉讀適當之書籍予以順暢或彌補。正如人體百病,皆可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散步利腸胃,騎馬利頭腦,諸如此類。同理,如思想紊亂,可讓他研習數學,因在演算時,稍不經心就會出錯。缺乏辨別差異能力的人,可讓他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那些都是講究繁瑣辨證的學派。不善於推理,不能觸類旁通的人,可讓他研習律師的案例。如此,頭腦上的種種缺陷,都有特效的治療良方。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沒有電視只有書
論讀書
閱讀報刊的秘訣:(訪問資深傳媒人、《時代論壇》社長李錦洪先生)
從西方文學中探索人生
讀書有妙法SQ3R
《聖經》有何吸引力

2014年9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免費活動消息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