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2016年7月

地鐵通風系統專家──張昆堯先生

文/周簡艷珍

28-5香港的地鐵系統,方便快捷;月台環境安全整潔、空氣清新,比起歐美很多地鐵系統,更勝一籌。背後的功臣,是位溫文儒雅、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他,就是從不誇耀自己的成就,卻造福世界各地的「地鐵第一線先生(Mr. First Line)」──張昆堯。

現任科進/栢誠 (ParsonsBrinckerhoff) 中國區項目總監的張昆堯先生,是位辦事認真、有條不紊的男士,連接受採訪,也並不例外。當記者出現在他的辦公室,他已按照採訪的問題,預備了充實的資料,令進行採訪時事半功倍。觀人於微,雖是小小的事情,卻顯示了他思慮週詳、講求效率的辦事能力。

對機械工程 自幼情獨鍾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張昆堯先生,父親是位經營五金製品廠的商人。秉承了父親的機械頭腦,他從小就對能轉動運作的機器,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28-6中學畢業後,他遠洋負笈美國,在田納西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 in Knoxville)的機械工程系深造。1976年,他獲取碩士學位後,旋即回到香港,第一份工作,是在父親的工廠打工。但不久之後,他到一所顧問工程公司任職;至於為何不克紹箕裘、子承父業?張先生說:

「父親的工廠,主要生產五金製品,無法滿足我對機械工程的興趣,加入工程公司,可以學到更多的學問,在專業上有更大的發展。」

兩年之後,他轉到科進/栢誠,並在「栢誠」服務了37年,直到如今。「栢誠」是個組織龐大、服務多元的國際企業。張先生初進「栢誠」,從助理工程師做起。一位機械工程碩士,只得助理工程師的職位,是否大才小用?張先生謙虛地回答:

「對於一個辦事嚴謹的大公司來說,這是正常的,因為除了研究院的學位,還需要有實際的專業資歷,才能成為正式的工程師。」

每吸一口氣 都與他有關

28-3

香港機場快線通車典禮

28-2

青馬大橋通車典禮

由於他表現出色,助理工程師只是個短暫的過程,很快他便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時值香港建設地鐵,他被借給美國公司,參與荃灣線的地鐵工程,專門設計地鐵的通風系統,從此走上了地下通風系統專家之路。現在全世界,專門設計地下通風系統的專家寥寥可數,張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為此他感恩地說:

「當我出道時,剛巧碰上地鐵通風系統的革新時期,讓我有機會在這方面發展。從前建設地鐵,沒有留意地下通風,如歐美大部分的地鐵站,當列車開進月台時,便會勁風驟起,吹來帶著燃料氣味的污濁空氣。香港的地鐵與月臺之間,有玻璃門間隔,人們在月臺上候車,不會感到風吹車動,更不會聞到污濁的空氣;乘客在車廂內,也不會聞到異味,感覺十分舒適,這都是通風系統完善的果效。」

地鐵是香港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通風系統完善,與全港市民的健康息息相關。能讓流量龐大的乘客,每天在乘坐地鐵時,車外車內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作為地鐵通風系統的設計專家,張先生及他的工程團隊居功至偉。其實不只是香港,張先生還參與了深圳、上海、廣州、臺灣、星加坡、伊斯坦堡(土以其)、胡志明市(越南)等第一條地鐵線的建設工程,因此贏得了「地鐵第一線先生」的美譽。

韻事何須說 有家有幸福

28-4

生病後夫婦為主作見證

除了「第一線」,世界各地還有不少地鐵系統,是由張先生參與建設的;他在專業方面的天賦,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最難得的,是他在事業成功外,還有個美滿的家庭。

他的愛妻姚潔靈,是位開朗熱誠、富有愛心的女士,當年張先生被吸引,也正因為此:

「她是我上司的秘書。不知道為什麼?當我認識她後,就很喜歡聽到她的聲音。也許是因為她很勤快,也許是因她有正面的人生觀,總之與她在一起,就感到很舒服、很有朝氣!」

沒有透露太多的浪漫情節,像建設工程一樣,張先生直接了當地進入正題:

「我們於1984年結婚,婚後隨即被公司調派到星加坡,參與星加坡第一條地鐵的建設工程。我們在星加坡生活了整整4年,大女兒張靜賢是在星加坡出生的。」

由於工作關係,他們一家曾四海為家,星加坡住了4年、臺北住了4年、多倫多住了3年……真是個國際家庭!至於哪個城市最好?張先生理智分析:

「其實,每個城市都差不多,都有好有壞。居住其中,能融入當地社會十分重要,有了合適的社交圈子,就有人情溫暖及支持;不能融入當地社會,就會感到孤單寂寞。我是個基督徒,每到一處,找到教會,便可融入教會的大家庭。因此,有基督教自由傳播的地方,就有屬靈的家。」

天父常愛顧 苦難變樂歌

提起他的信仰之路,張先生以「聽聞、遇見、親身經歷」來形容,透視了他事業之外的人生縮影:

「我的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是在崇真基督教學校上的。學校的《聖經》課程、早會及聽道,讓我對《聖經》故事耳熟能詳,聽聞很多真理。中學及大學時期,參加基督徒團契、佈道會、禱告會等,讓我的心靈遇見基督,曾舉手表示相信耶穌。可惜只是擦身而過,遇到神(上帝)卻沒有得著神。」

在後來的三十多年,生離死別、罹患絕症等人生苦難,讓他親身經歷了神豐盛的恩典、奇蹟的醫治,讓他的靈命歷程,從當初的「風聞有祢」,到如今的「親眼看見祢」。

張先生伉儷於1992年,在多倫多受洗,回港後參加了北角華人宣道會,並熱心事奉主耶穌。但成為基督徒,並不表示完全脫離世上的苦難,而是在苦難中,更體會祂的大能和大愛。

1996年9月,他們四歲的小女兒欣賢,被診斷出在脊骨後面,長了一個「神經母細胞腫瘤」,已經淋巴腺散佈全身,進入了骨髓。這是一種很罕見的癌症,醫生估計只能再活3個月。接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他們猶如突然被炸彈轟炸,心靈破碎、悲痛莫名。他們以父母不棄之愛,靠著神的力量,與欣欣一同走艱苦的治療之路。

「感謝神的恩典和弟兄姊妹的支持,欣欣不但延長了壽命,還在最後的歲月,活得像個快樂的小天使……」

然而禍不單行,在欣欣仍在接受治療之際,張先生被診斷出患了肺癌,把他們一家推上了苦難的高峰。令人鼓舞的是,他們一家,沒有從高峰跌進人生的低谷,而是在主的扶持恩眷下,更上一層樓,在苦難中唱出了得勝的樂歌!

行過死蔭谷 人生更美好

28-1

一家三口樂融融

在苦難發生了十八年後的今天,坐在記者面前的,是位面帶溫煦的笑容,臉上沒有苦難的痕跡,身心靈都健康的工程專家。對於愛女欣欣在主懷安息,對於自己的肺癌被神所醫治……他都以感恩的心,去見證神實實在在的恩典。他感性地回憶:

「最近醫生告訴我,我是他同期的肺癌病人中,唯一的倖存者。我知道我的壽命,是天父賜予的。記得當年做化療時,有一天晚上,身體發冷,冷得我透不過氣來,痛苦到連禱告的力量都沒有,只能在顫抖中呼求:『主耶穌,求祢抱著我!』

「突然之間,我感到主耶穌把我抱在祂的手上,四圍透射出溫和的白光,陣陣的暖意包圍著我,讓我既溫暖又舒適,不久便安然入睡。後來我到醫生處複診,醫生告訴我,肺癌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行過死蔭的幽谷,張先生對人生的認知,也脫胎換骨:

「在事業上來說,年輕時意氣風發,爭著做又大又美觀的工程。但成熟之後,覺悟出在大和美觀之餘,耐用及環保更重要。當看到自己經手的工程,幾十年都能暢順地運行自如,就感到十分愜意!」

在生活方面,張先生深深知道,得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是人生最美好的元素,有了這元素之後,所有的事物,都會變得美好,甚至連苦難也成為祝福!在此,向這位默默地對人類作出貢獻的專家,心悅誠服地致敬!

2016年7月香港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佳美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