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2016年8月

天倫樂: (銀髮歲月) 痛擊婚外情
天倫樂: (吾家的八寶飯) 真愛要等待
天倫樂: (親子樂) 怎樣的父母 怎樣的孩子
天倫樂: (夫妻之道) 丈夫患了失智症
天倫樂: 第二代


天倫樂: (銀髮歲月) 痛擊婚外情

文/林麒傑;圖/家慶

1徐太雀躍萬分地跑來告訴我們:鍾先生夫婦在國內來電話報喜訊——這次他們回國了解女兒婚姻破裂的究竟,又把我們各人的獻計向女兒推薦。女兒奮起對付外遇,女婿果然不敢肆無忌憚繼續胡混包二奶而乖乖回巢。鍾先生夫婦表示回來要大宴群臣,謝謝大家關心指路,提醒了他們應扮的家庭角色。

曼姨追問發生了什麼事,因當天她遊埠還沒回來。曼姨素來替婦女平等申張正義,最討厭男人在女人背後指指點點,對不顧家的男人更認為要狠狠教訓,對國內那些姦情更主張力打腐敗風氣。她認為逢場作戲的風流是無人格,是病態。於是各人樂意將當天的分享向她複述一次。

當天,長老先來個婚姻定位,他說:婚姻是神(上帝)所制定,神撮合始祖亞當與夏娃,一夫一妻是神的心意,是天作之合的祝福。一般人結婚時拜堂,拜天地拜祖先,都表明永結同心,都祈望得福。試問怎可以為了滿足自己的邪情私慾而在外與第三者鬼混,禍害家庭幸福!《聖經》更聲明「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馬太福音》十九章6節)羅太回應疾呼:妻子要管丈夫是天經地義。她責怪過往封建社會偏袒男人——為何女人只得在家煮飯帶孩子,而丈夫卻可以在外風花雪月?羅太有賢淑的一面,也有嚴肅的尊嚴,往往先禮後兵,警告丈夫不可亂來,否則絕不客氣。每次丈夫遲歸,她都會問個清楚。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平時很少發言的阮百萬突然心有感觸,勾起風流往事——被二奶、三奶搞到家無寧日。幸好越南淪陷時,他與正室逃難逃出生天。很多國家都不承認多妻制,他也樂得個安心不申請她們來美。以前因為做生意,當地的風氣盛行多妻才夠體面,其實爭風吃醋令他煩惱不堪,絕非齊人之福。現時與老伴相依為命,樂得脫離苦海,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半個傳道人的王姑娘指出:婚姻是神聖之約,彼此在教堂當著眾親友前宣盟誓約,同時亦是夫婦二人向那看不見的神立約,又公開交換戒指,承諾從此以愛去互相約束。試問豈可因少許問題就胡來、閙離婚?她丈夫曾是國內法學院教授,多次闡明國法維護一夫一妻制,所有婚外情都是偷偷摸摸的違法行為。

老澳門街龔太憶述當年她組織一支娘子軍,為幫助弱質的家庭主婦,致力打擊婚外情。她們一眾巾幗請了個教頭專教花拳繡腿功夫,然後廣佈眼線通風報信,專打金屋藏嬌,連葡國警司也叫好。這支鋤強扶弱、為民除害、挽救家庭的巾幗鬚眉響噹噹的聲威,令丈夫們乖乖地安分守己。

最了解自己丈夫的陳太說:妻子應該嚴防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因為此行為等同毒瘤,毒害破壞整個家庭。妻子也應該在儀態上保持吸引力,在心靈上發揮賢淑一面,彼此體諒關心。現代通訊工具發達,丈夫單獨遠行宜常保持聯絡,讓他不致於越軌。

常言在家靠父母、外出靠朋友的李醫師說:身為家長,見識廣、經驗豐,不要為解決不來的家事只顧憂慮焦急,更不應怕事、怕得罪人而不出聲。有時當局者迷,實需從旁指正提點,出發點都是為對方好。不過勸導要有智慧而不是抱怨指責,不要怕家醜外揚,加以掩飾若無其事。多與有見識的老友請教及商量,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這才發揮到「家有一老,猶如一寶」。

Back to Top


天倫樂: (吾家的八寶飯) 真愛要等待

文/李道宏 圖/Ines Lee

1「你的兩個女兒讀初中和高中時,有沒有交異性朋友?」一對夫妻一起來訪,話題落在兒女交異性朋友上。這位媽媽問我。

「你的意思是,我們家對異性朋友的交往有什麼教導,是嗎?」我反問。他們夫妻微笑地點頭,他們有兩個女兒,在交友上給爸媽不少煩惱。

「我們的老大和老二都是女兒,在初中至高中階段都沒有真正的男朋友,至少沒有我們知道的男生吧!我想,這是因為老大把心思擺在功課上,又忙著各種課外活動;老二則熱衷激烈的球賽。」妻子說。

現代年輕人在社會和流行文化中接收的信息是:第一、「只要你喜歡,就沒有對與錯。」婚外性行為也沒什麼大不了,這與道德無關,更與宗教不掛鈎;第一次見面就上床是很平常的事。第二、「女孩子穿著性感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種性道德觀與風氣下,我理解這對夫妻的擔心與憂慮。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大女兒很乖,沒有什麼青春期反叛的問題,但她的妹妹卻恰恰相反,幸好當時沒有男朋友……」我回憶著這兩個女兒的成長之路。

「我的妻子花很多時間陪伴她們,她們上、下課幾乎都有媽媽接送……母女關係一直很親密。」我說著。青少年至少有一位家長能花時間跟他們一起,確實非常重要。這對夫妻都是大忙人,連與孩子一起吃晚飯的機會都甚少。

對於子女何時才應該談戀愛,每個家長的意見也可能都不相同,但筆者認為最好能在孩子青春期來到之前,就先與孩子討論過這個問題並且互相建立共識。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不要與異性朋友單獨約會。
‧結交的異性朋友,最好是同年齡的。
‧不必急著有男/女朋友,儘量與不同類型的人交朋友。
‧參與任何活動時與一群朋友同行,不要單獨赴異性之約。
‧給自己設定界線,與異性朋友在一起的地點不可以有床或是明顯可以躺下的房間。
‧做父親的,更是有責任把男孩子在約會時常會有的「企圖」告訴女兒。
‧同樣,也要警誡兒子尊重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告訴你的青少年,家長不是他們的敵人,也不是保守落伍,而是以過來人的經驗與他們分享。

「我從女兒六年級開始就告訴她們:交往時,男孩子很想做的是要『脫掉妳的三角褲!』」我又說。

「這麼露骨?有效嗎?」那位太太睜大眼睛看著我妻子求證,妻子點頭苦笑。

「因為你是醫生?」那位父親終於開口。

「不是,我是從另一位父親那兒學來的,那位父親就是這樣告訴她的女兒。至少,她們還記得這個提醒。」我回答。

「那位父親還說,尤其重要的是要適時提醒孩子男女交往的界限,倘若等到交異性朋友時才交待、提醒,就會變成囉嗦煩人的聲音了。現在的孩子在譁眾取寵的大眾資訊中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所以,在孩子還小時就要為他們建立正確且受人敬重的異性觀。現在的孩子也很可憐,在還不全然明白『性』的珍貴前,就被媒體牽著鼻子討論口交算不算是性交?第一次約會是否就可以上床……」我停住,因為兩位太太的臉都紅了。

「特別要幫助女兒有健康的自我形象,而不是隨便跟著說『我好愛你』的男孩子!還有,我們一定提醒孩子,不論是女兒或兒子,我們是信耶穌的,保持貞潔是上帝所喜悅的。」妻子急忙補上。

Back to Top


天倫樂: (親子樂) 怎樣的父母 怎樣的孩子

文/鍾凌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一個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雖然不能說完全是父母教養的結果,但父母對兒女的影響確實是非同小可。其實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父母本身是什麼樣的人。特別是父母在平時生活中的言語行為,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影響了兒女做人的標準。

在我的女兒大約三歲的時候,有一天我聽見她自己在房間裡面講話,我就偷偷地走進去,發現她坐在椅子上,把玩具娃娃舉起來,裝出很生氣的樣子說:「你不聽話嗎?不聽話就要打屁股啦!」然後她把娃娃放在腿上,裝模作樣地拍打娃娃的背。我當時覺得她模仿媽媽罰她的樣子真的很像,同時也覺得有點害怕,原來這麼小的孩子已經能把做父母的一言一行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跟著有樣學樣,完全不是父母有意識地去教出來的。

孩子讀小學時參加很多戶外活動,我也跟著認識了很多的家長。我留意到,小學年齡的孩子很樂意跟著父母到處去,並且很習慣地會跟著父母做事情。比如住在同一個小區裡面的孩子們一起到附近的草坪去踢球,有些父母很樂意球賽開始之前幫忙拉網、立界綫,球賽結束之後又幫忙收垃圾、搬運東西等;孩子也就跟著父母一起做這些事情。有些父母只是袖手旁觀,甚至視而不見,自顧自地就走了,他們的孩子也就基本上不可能想到去幫忙別人。

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和習慣,最易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習慣。我的原生家庭,從外婆到母親到我都有嚴重的潔癖,特別是不能接受別人隨便碰自己家裡面的東西,尤其是床鋪一類的用品。我本來以為自己已經改了很多,結果到女兒稍微長大了一些,馬上就能看出她也有潔癖傾向。開始我還不明白她從哪裡學來,後來回想一下,其實就是從我身上學的。因為我有事沒事就去幫她換洗床單、毛巾,別人把衛生間稍微搞髒一點我就要立刻清洗,到廚房看家人洗碗不夠乾淨就大聲責備他們。久而久之,女兒就採納了我這種潔癖的生活方式。

至於父母的道德觀念和處事原則,就更加是言教不如身教。尤其是對待青春期有叛逆心的孩子,我們如果只說不做,言行不一,我們在孩子的眼裡就已經失去了管教他們的權柄。反過來,如果我們以身作則,說到做到,那麼孩子即使當下不情願被管教,其實心裡是知道分辨是非的,過後也會對父母有信任和安全感。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如何能夠超越自己的不完美,在言行上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聖經‧雅各書》一章5節:「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於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如果我們認識《聖經》所講的這位神,從神那裡得著智慧,並能夠有力量去改正自己,然後對兒女施以言教和身教,那麼不單孩子會得到更積極正面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也將會在陪伴兒女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成為更加美好的人。

Back to Top


天倫樂: (夫妻之道) 丈夫患了失智症

文/桂連

有失智症的丈夫,已經沒有了顧及別人感受的觀念。

地鐵車廂內,一群青年人在小聲說大聲笑。他越看越不耐煩,初時眼定定地看著他們,我跟他談話,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但他們笑聲不斷,他聽不到也集中不了精神聽我的話。

察言觀色,我知他不喜歡别人在他身邊太吵,他會做些不受歡迎的小動作。

我四處張望,試圖帶他去別處坐;想找其他座位,但滿座,走不了。

他開始扮咳嗽,越來越大聲。我制止不了。別人不理他,他用手杖一連幾下地戳地鐵車廂的地面,造出很大響聲。這時大家都靜了下來,望向我們。我英語不好,難解釋,只擔心著:會被人罵或被打嗎?

怎麼辦?車停站了,我勸他下車,乘下一輪車。

他站在我後側方,下一輪車一到,他就一股勁地推我上車,要我替他去找位給他坐。可別人還未下車呀!

他曾經有幾次上不了車的經驗。當時他已經站在車門前,但可能大腦不知怎樣指揮雙腳去上車,結果車就在面前不到一尺開走,那麼的近,一定很驚慌害怕。可以想像他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上了車,又怕沒有座位,別人還沒來得及讓座,他就開始心急地發怨言了。待有人讓位時,他又可憐我站著辛苦,要我坐。

這裡的人都好有同情心,一般都會有人多讓個座位給我們。

但是,他這樣的表現,令我感到壓力很大,心裡的不安,一切都放在臉上,他見我如此臉色,也不開心。

過了不久,他平靜下來,開始玩手杖了。拿著手杖上截搖幾個圈,食指向前一指,有時指上,有時指下。我看到坐對面的女士臉色漸黑,知道她誤會以為他對她無禮。我向她道歉,我想制止他,他大聲地反對。

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匆匆下車。一路上禱告:「感謝上帝,保守我們平安地坐完這一程車。求上帝帶領我們回家的路,並將今天餘下的時間交託在上帝的手中。阿們。」將一切交託給上帝,我們的心情會頓時感到有平安和喜樂。

Back to Top


第二代

文/李冠良

第二,永遠給人的印象總是「二等(Second Class)」的,不是最好的,也令人感到有殘舊的「二手」感覺(SecondHand),或叫人聯想到挫敗的「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筆者來美國的時間不短,屈指一算,在餐館外賣店也工作了30多年,認識不少從事餐飲業華僑的第二代,而自己家中也有以前的第二代(太太)和現在的第二代(女兒)。對於他們的難處,見過也聽過,或多或少也能明白和理解。

第二代確實不易做,尤其是以前的第二代,父母親先離鄉別井出國謀生,將子女托付於親友照顧——幸運的能與祖父母同住,有他們疼愛及關心,但有些卻寄人蘺下而遭親友白眼及刻薄,感受可想而知;就算能與父母團聚,也要在學校、言語、生活環境上重新適應,實在不易,尤其是在學習及語言上,上一代的父母更是愛莫能助。

當父母有能力自己經營餐館或外賣店時,這群第二代並非變成富二代,而是變成免費童工(父母通常也不會付什麼工資),變成半工讀的苦學生——早晨上學,放學回家,又要幫忙店裡的工作,很多也是年紀小小就已炒得一手好菜!可想而知,他們哪有時間讀書!沒有讀書時間,又怎能有好的成績?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的第二代,大多數也是繼續在餐飲業中工作,因為讀書不成,想不子承父業也不能!這是以前第二代的難處。

而現今第二代,可能在生活上已沒有以前的第二代那樣困難,很多也跳出了餐飲業的圈子,融入了美國人的社會和文化,思想和生活習慣可能與美國人並無差異,分別只是身分和外表上是中國人。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人,給這班第二代開了一個玩笑,稱他們為「香蕉」,意思是外表是中國人(黃色),內心卻是美國人(白色),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但形容得十分貼切。有朋友跟我分享,有人問他兒子是什麼人,他毫不考慮就立刻回答:「我是美國人」,相信這也是很多現今第二代的答案——在別人眼中是中國人,在自己心中卻是美國人,對於這個模糊的身分和文化定位,相信就是現今第二代要處理及面對的挑戰了。

Back to Top


2016年8月內容

專題新聞視窗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培德中心活動消息筆墨風城芝城園地芝城教會消息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角聲心理輔導事工達福園地紐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