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稱為福音派基督徒的人指責創造論者對創世記採取平白的字面理解,並聲稱創造論是20世紀一個偏離正軌的思想。沒有甚麼比這更不屬實了。對創世記平白直述的理解正是摩西(出埃及記20:8-11)、使徒保羅(羅馬書5:12 ;哥林多前書15:21-22,45;提摩太前書2:13-14)、使徒彼得(彼得後書3:3-7),甚至主耶穌基督自己(馬太福音19:3-6;馬可福音10:6-9;路加福音17:26-27)的理解。
這些也是絕大多數教父的觀點,包括三位一體的忠誠捍衛者巴西略。見《巴西略(公元329-379)認為創世記不容曲解》1
16世紀新教改革的偉大領袖們,在回歸聖經權威時,也認為應該按創世記平白直述的意思去理解。宗教改革之父馬丁·路德就是其中一位。見《馬丁·路德在創造/進化方面的立場是甚麼?》2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改教家之一是法國律師兼神學家的約翰·加爾文(1509-1564)。他是(瑞士)日內瓦的領袖,當時,日內瓦為6000名新教徒提供了避難所。加爾文於1559年創立了日內瓦大學,吸引了許多外國學者,至今依然如此。他不朽的《基督教要義》(1559年)宣告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恩典和救贖。同時,他也是一名傑出的聖經解經家,這自然就包括創世記了。他的教義影響了許多信仰聲明、教理問答、傳教士還有現代基督教復興的領袖,並由清教徒先輩們帶到美國。3
非常有趣的是,在國際創造事工(CMI)不同意現代基督徒的每一點上,加爾文都是支持我們這一方的。例如,加爾文認為:
“若跟他們說自宇宙受造以來才過了五千多年,他們會哄堂大笑的。”4
“那些主張世界是瞬間被造的錯誤觀點已經被明顯駁斥了。主張摩西只是為了傳達指示,便將上帝瞬間完成的創造之工強行分為六日,這未免太過份了。我們寧可說是上帝特意用了六天創造萬物,為了遷就有限的人類,使我們能明白祂的作為。5
“我已經在上面說過上帝花了六天來創造這個世界;這倒不是說‘看一日如千年’的上帝需要這麼久來創造,而是祂希望我們在其中可以更好體悟他的作品。”6
-
在太陽被創造之前,晝夜交替從創世第一天就被設立了[“要有光”的註釋(創世記1:3)]:
“因此,神通過創造的次序,證明祂掌管光,在沒有太陽和月亮的情況下,能將光賜予給我們。此外,從上下文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光與暗是存在更替的……因此,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光與暗交替出現。7
-
太陽、月亮和星星是在第四天-創造地球之後-被創造出來的-並且接管上帝發射光到地球上的工作[“天上要有光體”的註釋(創世記1:14)]
“上帝之前創造了光,但祂此時在自然界中建立了一個新的秩序,即太陽應該是晝光的光源,月亮和星星應該在夜間閃耀。祂使日月星辰各司其職,使我們知道所有的創造物都遵守祂的旨意,並執行祂的命令。因為摩西所說的只不過是上帝命定了某些裝置交替地將先前創造的光照到地球。唯一不同的是,在以前光是彌散的,但現在,為了遵守祂的旨意,光開始從一個特定的物體發出。”8
[見How could the days of Genesis 1 be literal before the sun was created?(在太陽還沒被創造的時候創世記第一章的記載如何理解?)] 9
-
上帝的創造原本“甚好”,沒有任何罪惡[創世記1:31的註釋]:
“對於每一天的創造,上帝都給予了簡單的認可。但是在世界所有創造都完成之後,如果我可以這樣說,在結束創造中的最後一筆時,上帝認為這所有的創造是完美的;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上帝的作品是完美中的完美,一絲一毫的添加都是畫蛇添足。”10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地上無論生出甚麼不善的事物,都不是神造完美世界所結的果子,而是源於罪惡所產生的腐敗。”
“因此有些人認為那句‘你必定死’是指屬靈層面的,他們認為,即使亞當沒有犯罪,他的身體仍然必須與他的靈魂分離。但是,既然保羅的宣告是清楚的:‘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15:22),這一破壞是由罪造成的……事實上,如果這第一個人保持正直,他會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靈魂不會與身體分離,沒有腐敗,也沒有任何破壞。總之,沒有很大的變化。”11
“……(摩西)將我們的第一對父母和其他人類區分開,因為上帝是通過奇異的方法創造了第一對人類,而其他人則是由人類父母所生,並從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的。”12
-
洪水是全球性的[這是從關於洪水和方舟的史實性的廣泛討論中摘取的一小部分]:
“洪水是四十天。摩西用了大量的筆墨強調這個事實,以表明整個世界都被洪水淹沒。”13

因此很明顯,如果聖經是我們的唯一權威,我們就必須認為創世記應該以最平白的意思理解。否認這點的基督徒是想將外部思想強加於聖經。“漸進創造論者” 潘柏滔教授也坦率承認了這一點 :
“很明顯,如果撇開科學角度的一切解經依據,我們對創世記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上帝在六個太陽日創造了天地,在第六日創造了人類;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死亡和混亂就進入了世界;所有[創造論者都會說“大多”]化石都是那場災難性的全球性大洪水的後果, 當中只有挪亞一家人和方舟內所有動物能夠幸存下來。14
可悲的是,美國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一所以約翰·加爾文命名的加爾文大學,竟成為一個反創造論和有神論進化論的溫床。他們的一些教職工甚至援引加爾文以支持他們的觀點。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加爾文反對所有這類妥協。 今天,教會需要一個新的改革來回歸聖經的權威 ,即上帝的話,而不是接受不信上帝的科學家那不可靠的推測。
作者:喬納森·薩法蒂(Jonathan Sarfati)

1. Batten, D., Genesis means what it says: Basil (AD 329–379), Creation 16(4):23, 1994.2. 馬丁·路德的話引自:Jaroslav Pelikan, editor, ‘Luther’s Works,’ Lectures on Genesis Chapters 1–5, 1:3,6, Concordia, St. Louis, MO, USA, 1958.3. Packer, J.I., John Calvin and Reformed Europe; in: Great Lead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Ed. Woodbridge, J.D., Moody Press, Chicago, IL, USA, pp. 206–215, 1988.4. Calvi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2:925, ed. John T. McNeill, Westminster Press,Philadelphia, PA, USA, 1960.5. Calvin, J., Genesis, 1554; Banner of Truth, Edinburgh, UK, 1984, p. 78.6. Calvin, Genesis, p. 105.7. Ref. 5, pp. 76–77.8. creation.com/how-could-the-days-of-genesis-1-be-literal-if-the-sun-wasnt-created-until-the-fourth-day. 9. Calvin, Genesis, p. 83.10. Calvin, Genesis, p. 100.11. Calvin, Genesis, p. 180.12. Calvin, Genesis, p. 227.13. Calvin, Genesis, p. 272.14. Pun, P.P.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39:14, 1987; emphasis added.15. 插圖、封面: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