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在今天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好像一個越來越親密的朋友,漸漸地滲入我們每天的作息中。
美國匹茲堡大學一份2021年報告顯示,年輕人每天花不少時間在這些平台上分享、點讚、發推文、更新帖子,已對他們的睡眠質素造成負面影響。大學心理健康專家認為,今天令很多年輕人情緒和心理受困擾的原因,是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別人的帖子時,便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成就、外表、運動能力、學校成績或受歡迎程度,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
不但大學生將自己與他人作出比較,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與朋友、同事甚至名人作比較,想看看自己在這把尺上的定位是什麼。第26屆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比較是快樂的盜賊。」與他人比較是一場你永遠無法獲勝的戰鬥。與他人比較是一個陷阱,因為只會帶來兩種結果:你會發現自己不是比人優勝,就是比人差勁。你的焦點總離不開自己的感受,造成自我中心的思維。最大的問題是,你用來作比較的準則往往會隨着不同的因素而變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都能找到比你更好或更差的人。如果你將自己與網上的超級名模相比,你的自信會完全崩潰。如果你將自己與雜貨店中打扮最樸素的人相比,你會驟然感覺良好。
近來聽到有人分享一則小小故事:一對年輕夫婦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有能力購置一所房子。雖然不是超級大宅,但總算有屬於自己的天地。夫婦倆在剛搬進去的數個月,快樂地一同挑選心儀的傢俱,將房子佈置得舒適雅緻。後來,丈夫的大學同學也搬了新居,便邀請這對年輕夫婦到他的新屋聚舊。一踏進屋子,便是過千呎的寬敞客廳,而且屋內佈置時尚華麗,用的都是優質的貴價傢俱。那天晚上,這對年輕夫婦回到自己的家後,突然覺得客廳又暗又窄,洗手間的裝潢過時,整間屋就是變得不順眼。其實他們所住的房屋並沒有改變,變的只是他們的想法。當我們與別人比較時,就是親手將本來屬於自己的快樂拿走。
插畫:貝琳達
感覺比別人好或比別人差都不是可靠的準則。比較會引起人際間的嫉妒和自我厭惡,造成自己心內貧乏,甚至苦毒。比較,是撒但經常使用的技倆,它容許仇敵竊取我們的喜樂、貶低自信和破壞人際關係。我們的創造主透過《聖經》提醒我們,要記得自己是上帝奇妙而美麗的創造。《詩篇》一三九篇14節描述:「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當我們懂得欣賞自己是上帝出於愛的創造時,便能將目光放在祂的完善和恩典上。你會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和氣質,便無需去模仿或妒忌他人。上帝將我們放在群體中生活,並非要我們互相比較。相反,《聖經》多次提醒,與其彼此嫉妒,不如互相造就讚美。唯有內心堅強,對上帝恩典有足夠理解和體會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好,同時又不會失卻自信。
上帝的僕人保羅一生委身事奉,他的目光只放在追求基督的事上,《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當我們只顧與別人比較長短時,只會躊躇不前,將青春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唯有以基督為目標,追求祂的美善、聖潔、公義、和平,才能在人生路上不至落後,實現生命最重要的目標。
走出比較的泥沼|貝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