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田距 于 2022年3月10日
类别: 号角月报

末世時代人人不喜樂,主因是「專顧自己」,解救的方法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上次耆英團契中,長老說「喜樂(Joy)的秘訣是:把耶穌(Jesus)放首位,把別人(Others)的需要擺在你自己(Yourself)之前。」長老所說的引起很多話題,大家意猶未盡,今天繼續分享。

張伯伯說,「把別人的需要擺在前」,換句話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5節:「不求自己的益處」。上帝給我們各樣恩賜,是要我們彼此服事,成為別人的祝福。有恩賜、有能力、有健康身體,就當更多服事人。我們每天要上班、要煮飯,每天都有煩惱。若是開開心心面對,全家都開心;若是嘮嘮叨叨囉囉唆唆,自己不開心,全家都不開心。當我們想得太多,所掛慮的事情太多,情緒就變得越來越沉重,喜樂就會跑掉。

插畫:Ines Lee

李叔叔說,《聖經‧提摩太後書》三章2節講在這末世「人要專顧自己」。俗話也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今天許多人不喜樂,是由於自我為中心,社會充滿爭鬥,先進科技減輕了體力勞動,但人的工作反而更加緊張忙碌,充滿壓力。

李太說,我們鄰居說不想孩子「輸在起跑點」,週末又補習又學琴學跳舞,父母和子女都疲累不堪。

朱嬸接着說,我見有些老人家送孫子上學,去到學校門口打招呼說再見,孩子從老人家手中接過書包,頭也不回就進去了。

林叔叔說,這是教養問題。現代的父母太遷就,孩子要什麼馬上就有,孩子還未開聲,父母已經在那裡候命,好像侍候皇上!這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以為理所當然,不懂得尊重別人,更不會理解別人的需要。

陳老師說,這世代的價值觀善惡不分,是非顛倒,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忠誠和信任,不講原則,不負責任,只會埋怨、批評,自己也不喜樂。

插畫:Ines Lee

退伍軍人權叔說,有時我想為何有人聰明有人蠢,有人英俊有人殘障?有人天生IQ智商差,辦事能力差;有人不懂事、不成熟、缺乏愛心?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一定會有,可能是家庭背景差、生活環境差,沒受過好的教育。相比之下我們有吃有穿,會行會走,或許比別人力氣大一些,一切福氣都是上帝的恩典,沒可誇耀的。知道這一點,我們就放下自我,不敢驕傲,不敢看不起別人。

長老說,主耶穌說「人子來是要服事人,而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什麼是人子?因為祂本是上帝的兒子,卻降世為人,是為了站在和人同樣的地位上來服事人,服事一群貧苦、瞎眼、瘸腿、長大痲瘋、被鬼附、農民、漁夫、軟弱的、世人看不起的人,祂甚至洗門徒的腳,作僕人所做的極卑微的事,願作眾人的僕人,耶穌為我們作出了榜樣——有感覺、有愛心,與世人同喜樂、同憂傷,最後替世人捨命。主耶穌的態度,總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當我們有主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心態(《使徒行傳》廿章35節),就必定可以得著滿足和喜樂。人的性格有急有慢,各人工作方式習慣不同,大家擺在一起有時可能不舒服,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彼此服事,彼此成全。各人的難處要互相擔當,仰望從天父而來的幫助、能力和智慧,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相信上帝同在、上帝掌權,因此把重擔交給上帝,就可以保持內心平安,正面積極,開開心心過日子。

張伯伯說,《聖經》要求「丈夫愛妻子,妻子順服丈夫」,也就是「把別人的需要擺在前」。

宋阿姨帶領大家唱《愛的真諦》,歌詞來自《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8節:「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求自己的益處|田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