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處理情緒都有不同的方法。弗雷德(Fred)懂得用饒恕醫治內心的傷口,才有再站起來的力量。饒恕改變了他的一生。
移民初期 接觸教會
1982年,弗雷德與妻子艾米(Amy)舉家移民澳洲,定居雪梨(悉尼)。當時大兒子凱爾文(Kelvin)年僅八歲,小兒子肯尼(Kenny)只有三歲。一切安頓後,夫婦兩人很快找到工作,一對兒子也在家附近的學校上課。隣居一對基督徒夫婦主動要求在週末帶他們的兒子去教會,弗雷德樂得有人照顧孩子,可讓夫婦多點時間休息,馬上答允。孩子也投入教會生活。
小兒意外 悲痛欲絕
1993年5月7日,弗雷德接到學校通知,小兒子肯尼發生意外,已送到醫院急救。在醫生悉心照料下,肯尼情況漸漸穩定。弗雷德細問兒子意外是如何發生。原來事發當天,肯尼所在的一班正準備上音樂課,他與另一位同學爭先開課室大門,隔壁班的一位同學誤會兩人在爭執,見肯尼個子比另一位同學高大,便使勁地在他的頸後擊了一掌,肯尼當場暈了一陣,整個人向後倒,頭部剛巧撞上旁邊的牆角。
幾天下來,肯尼漸有好轉。醫生認為他無須動手術,在住院的第11天,通知他翌日可出院。弗雷德如釋重負,當晚特別提早回家為兒子收拾房間,好接他出院。誰料翌日早晨,突然接到醫院來電,說肯尼已經去世。夫婦倆幾乎失控,飛奔到醫院,見到的是全身已冰冷僵硬的心愛的兒子。夫婦倆悲痛欲絕,正當感到無助時,醫院派了一位院牧來,帶領他們一家在肯尼床前祈禱,他們的心情才稍為平靜下來。
上帝之愛 原諒對方
兒子的喪禮是以基督教儀式進行。弗雷德聽到牧師所講的信息,當中提及主耶穌為我們釘十架而死,並禱告求神赦免世人的罪,深受感動。
安息禮拜之後,在運送棺木至墓地期間,弗雷德看見一位金髮的男孩站在遠處,朝他們的方向張望。肯尼的同學告訴他,那位便是打傷肯尼的同學。弗雷德想起這位原先恨之入骨的人,在那一刻,他心裡有一個衝動,幾乎想跑過去,拍拍他的肩膊,甚至跟他握手,告訴他「我已經原諒了你」。後來檢查官問弗雷德,是否要控告這名男孩,他表示沒有這個打算。
饒恕他人 走出傷痛
回想這段29年前的往事,弗雷德最初不明白自己寬恕別人的力量從何而來,直至十多年前,才知道這種愛心的力量,原來來自生命的源頭上帝,「是祂的愛激勵我,使我能愛人;祂饒恕我,使我也能饒恕人;祂包容我,接納我,使我也能包容人、接納人。」
基督徒的彼此關懷,讓他們體會到人間溫暖,黑暗與愁苦漸漸遠離。他們有了新的生活內容,開始參加教會崇拜。神透過不同形式將他們重新建立起來。
見證上帝 引人歸主
自從失去小兒子後,不但他們一家信主,連帶弗雷德及艾米的家族成員全家信主。「是神透過肯尼的去世,把他們找回了,得着新生命。」弗雷德特別強調:「不是我帶他們信主,只是將神的救恩信息傳揚,是上帝藉着我的見證感動各人接受了基督信仰。」
此後,弗雷德更熱心向人傳福音,尤其個人佈道,在教會及團契向人作見證,講述接納與寬恕之道。他知道當人傷痛欲絕時,要我們說原諒,從心裡寬恕,確實不容易。他學習了一個功課,就是用愛來包容。
人很容易記恨,誰得罪了我們,誰辜負了我們,我們總是耿耿於懷。對於這方面,弗雷德特別有負擔,見到有弟兄姊妹或朋友之間產生誤會,以致不和,弗雷德總是主動從中調解,作雙方的和事佬,直至大家冰釋前嫌。弗雷德努力作一個使人和睦的人,給許多人的生命留下亮光和熱度。
弗雷德回望自己一生,有感而發:「人生中充滿挫折及苦難,衷心邀請你尋求基督的恩典,必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及平安,使苦難變成祝福。」
與神和好 與己和好
古今中外,最懂得饒恕之道的恐怕非耶穌莫屬。《聖經》記載,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兒子,為擔當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卻向上帝祈求:「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
原諒別人,其實就是與自己和好,與上帝和好。弗雷德以這種健康的心態,放開胸懷,跨越苦難,從傷痛走出來,而且成為別人的祝福。
關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