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宏 于 2025年2月22日
类别: 号角月报

當讚美詩取代抖音:這家人在暴雨車程中,如何用安全座椅架起三代信仰金三角?

我們五人擠在小車裡,這是需要三小時的高速公路旅程。半路上天色漸暗,開始傾盆大雨。

兒子全神貫注駕駛,媳婦則在副駕駛座上細心地操作導航。後座上,我和妻子陪伴坐在安全座椅裡的兩歲孫子。妻子逗着他,絲毫不受外頭暴雨的影響。

我問:「要不要換我來開車?」兒子透過後視鏡看我一眼,堅定地說:「沒關係,我可以的。」

角色位置的轉換

孫子出生前,媳婦總是關懷備至地詢問我是否要坐前面,那是出於對長輩的禮節,我們都回應「就按美國方式,年輕人坐前面。」孫子出生後,我們在後座照顧孫子就成了自然不過的安排。

身旁的妻子忙着餵孫子吃餅乾,並清理掉落的餅乾屑。我悄聲打趣:「我們現在成了坐後座的小孩了。」妻子一邊溫柔地替孫子整理坐姿,一邊柔聲回應,一臉滿足的笑容:「求之不得,可以陪陪孫子呀。」

在華人文化中,車內座位的安排向來帶有輩分和地位的深層含義,我們學會放下身段,在後座默默見證着這份微妙改變,認為這標誌着一種更為健康的家庭關係,所以既快樂又坦然。

近一個小時車程後,雨勢漸歇,天空透出了幾絲光亮。我妻子關切地問兒子:「要不要休息一下,讓爸爸開一會兒?」

兒子笑笑說他還可以,並打開音響,讚美詩的旋律在車廂內迴盪,兒子和媳婦不約而同地輕聲哼唱起來。我知道這並非偶然,而是他們的生活日常。在這個被世俗娛樂充斥的時代裡,他們仍然用讚美詩來陪伴旅程,讓我們看到他們在信仰上的堅持。

隨着《耶穌愛我》這首兒童詩歌,妻子綻開笑容與孫子一起隨着歌聲做起動作來。這平凡之旅,詩歌不僅僅是音樂,更承載着共同價值,聆聽詩歌反映出一個人願意讓信仰影響生活各層面的態度,更展現建立敬虔家庭的用心。

作為父母看到孩子不僅保持信仰的熱忱,更能與配偶同心同行,欣慰之情實在難以言表。三代同堂一起沐浴在讚美詩的歌聲中,是最美的信仰傳承,這些歡樂的屬靈記憶將會在孫子幼小的心靈裡紮根。

幸福家庭互相體諒關愛

到達目的地前一個小時,媳婦轉身貼心地問:「後座空氣還好嗎?」她的聲音中帶着一絲疲憊,卻依然溫柔體貼。

我溫和地說:「下個休息站後,我可以接手開車。」

妻子也主動提議:「讓你爸來開,兒子你可以休息一下。我們女人家確實需要找個休息站。」她的話讓媳婦會心一笑,顯然對這位婆婆的體貼感到窩心。

妻子很懂得疼愛媳婦,事事為她着想,現在更是特別留意到媳婦懷孕後頻繁如廁的需求。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作個好婆婆確實是一門藝術——既要有尊重的界限,又要適時表達關愛。妻子總能在這微妙的關係中找到恰當的平衡,用她特有的方式營造和諧氛圍。

妻子目光溫柔地掃過媳婦微微隆起的腹部,輕拍媳婦的肩膀說:「你們真的需要一輛大一點的車!很快就要再添一個安全座椅了。我們的廂型車可以給你們用,我們現在用不着這麼大的車了。」這句話充滿了對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

溫馨對話中,我看到代際之間的默契與關懷。每個建議、每句關心,都流露着家人之間那份真摯的情誼。看着妻子和媳婦之間自然融洽的互動,沒有刻意的遷就或討好,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實意,我無比感恩。的確,幸福的家庭不在於富貴與否,而在於每個成員都懂得互相體諒、互相關愛。看着車窗外飛逝的燈光,心中不禁為着這份天倫之樂而滿心感激!

做稱職的後座乘客|李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