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曾文姬/竹瑛 于 2024年12月24日
类别: 号角月报

關注「哀傷陪伴」相關聚會或課程培訓,達拉斯角聲社區中心帶領華人社群中的哀傷陪伴:突破隱藏情緒的框架

愛與關懷的事工

隱藏的線與珍珠相遇(林素賢)

新冠爆發時先生在外州工作,我獨自帶着兩孩子,恐懼加經濟上的焦慮讓我們時常爭吵,冷戰成家常便飯,親子關係也變得疏離。角聲Emily介紹我線上課程學習如何與家人溝通。有Emily熱情陪伴、鼓勵及邀請,我開始認真思考信仰並走進教會,並接受主耶穌為救主。我意識到過去總是抱怨、卻又驕傲地想靠自己撐起一片天。我真誠學習謙卑、忍耐、感恩,學習愛主、愛教會、愛自己,也愛其他人,一切都改變了。天父的幫助和供應從不耽誤。透過團契、查經、教會服事,大兒子已是基督徒,先生也即將接受洗禮。主的愛與恩典將我這砂礫雕琢成祂手中的珍珠。角聲像隱形絲線,將我們這些天父兒女串連起來。

角聲的課程、活動、輔導提供溫暖、安全的空間,讓人們得到支持、鼓勵和引導。角聲也透過親子關係、夫妻相處等課程,幫助家庭關係的建立與維護,學習溝通、解決衝突,促進家庭成員間的理解與和諧。

上帝的陪伴和供應(Frances)

經由角聲關懷事工認識了乳癌第四期的Ting姊妹。由教會師母牽頭關懷,輪流提供基本飲食,每週末去她家陪伴她,讓她女兒可以透透氣,也在醫療和其他需要上幫助她。Ting從佛教徒到成為基督徒,進而對人生中的傷痛全然釋懷,並與錯待她和被她錯待的人和解,坦然接受生命的脆弱,並且靜心等待與主會面。我切身感覺到上帝一直陪伴在Ting身邊,供應她的需要。此經歷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與人的軟弱,更加理解何謂「愛」。

哀傷陪伴

人生歲月終究要面臨多場生離死別,基督徒在面臨人生訣別之際,雖有一絲的盼望在於「天家再相聚」,但心中的不捨及傷痛卻仍是不可避免的旅程。當Charles長老介紹「哀傷陪伴之度過假期」聚會時,還以為或許只適合親人剛離世的朋友;然而參與第一場聚會後,筆者大為改觀,也受益良多。

「哀傷陪伴」是由美國機構創立發起,在華人教會/機構中鮮少被應用,或許因為華人即使面臨生離死別之傷痛,也大多選擇將心情隱藏起來,能不觸碰就不觸碰,深怕理性的情緒如玻璃般被擊碎。筆者觀察到藉由影片及分組交流,參與者對於面對假期的傷感情懷,不再恐懼或逃避,而是有了正面改觀及帶出積極生活的態度。

聚會內容不僅適合親人剛離世的家庭參與,亦適合曾有失親、失友經歷的人,共同交流、生命扶持;且不局限於基督徒或非基督徒,畢竟「與生命告別」場景,無人可避免。學習以不同觀點及方式面對,不再單純停留於傷痛,而是切換以不同的方式來追憶心中那重要且永遠不可抹滅的親人或朋友,這使我們更備感溫暖及深具意義!關注「哀傷陪伴」相關聚會或課程培訓,請與達拉斯角聲社區中心聯繫,電話(972)422-8229。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進入11月,超市裡飄着濃厚肉桂與南瓜烘培的香味,火雞大餐與聖誕裝飾帶來那份熟習又濃郁節期的氣息,期待着感恩節全家團聚,更迫不及待地迎接聖誕。先生的生日在11月,我們總會在教會與家人節期活動忙碌中,偷閒出外找間浪漫的牛排館,去聽場音樂會,打開節期歡樂的序曲。節期與家人歡聚是一種享受——廚房裡與兒孫們一起烹煮;餐桌上每個人對一年中感恩分享;全家一起屋裡屋外聖誕佈置;暢談聖誕樹上吊飾後面的故事;平安夜參加燭光聚會;買禮物中的費心到開禮物的驚喜……節期讓上帝給的時間總能停留在每個難忘時刻,但是對失去所愛的人,這卻也是最容易感到失落、難過與感傷的時刻。

感恩節前參加角聲的「哀傷陪伴之度過佳節」課程,和幾位弟兄姊妹彼此分享經歷,一下子把自己帶回先生在走前與走後的回憶,雖然已經四年多,時間也確實讓人漸漸懂得如何承受傷痛,但是面對同是傷心人,那份強烈被了解的感覺,卻從分享中帶來無比安慰。如同乳癌朋友分享內心世界的那份信任與知心感,因為那條路我們都走過。進而能從經歷中感謝上帝的心意,原來主並沒有讓我們孤單忍受痛苦,而是要我們去學習互相扶持幫助。《哥林多後書》一章6節:「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原本傷感害怕的節期,回頭看走過來的路時,心中頓時更加感恩,慢慢學習明白與坦然接受自己的軟弱,好使自己更多在凡事上依靠上帝的恩典與大能。主的恩典夠我用,因主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參《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或許如同課程中所建議的,和孩子們商量,今年我們一起加入新的傳統,讓感恩節懷着更多對上帝對人的感恩,在聖誕節更多回想聖誕節的真正意義。

愛與關懷的事工/哀傷陪伴/每逢佳節倍思親|曾文姬/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