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宏 于 2024年9月21日
类别: 号角月报

信仰遭受攻擊:基督徒如何在多元社會中堅守與回應?

幾位弟兄姊妹熱烈地談論奧運會開幕禮上那個褻瀆性的表演,忽然轉向我:「牧師你看了沒有?這不是公開攻擊基督教嗎?實在太過分了!」

我攤攤手:「你們幹嘛瞪着我?我能做什麼?」

有位姊妹說:「至少你可以在講台上說說你的看法。」

多元文化社會

我回答:「我想起1987年一位著名攝影師的作品引起的爭議。那作品中央是主耶穌釘十字架的塑料塑像,是攝影師把塑像浸入自己的尿中拍攝而成,名為Piss Christ(尿浸基督),這是『厭惡藝術』流派的作品,目的是挑戰人們對人體不雅元素的文化厭惡,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

一位弟兄問:「我們該如何應對?」

有人解釋:「我記得有些激進宗教的做法,任何文學藝術,甚至以卡通方式描述他們的教主,宗教領袖就會指責這是褻瀆,鼓勵教徒去懲治,格殺勿論。」

我嘆息:「在現今法律下,教會講台上很多東西不能講,不能說某些人不對,更不能反對別人認為是天生的權利!尤其在競選的日子……」

他們又問:「你什麼時候變成如此怯懦了?我們不是要作光作鹽嗎?」

有人說:「沒錯,這是個言論和藝術自由的社會,可是在全世界都注目的開幕禮侮辱別的宗教,也是太過分了。」

另一位說:「重點是我們是否應該捍衛我們所珍視的東西?我們不該攻擊其他宗教、種族,反之亦然,不是嗎?」

我回應:「這不僅僅是一場沒有停止的文化戰爭,也與基督教世界觀和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我們生活在多元文化社會,不再是基督教文化主導的社會了!教會和基督徒已經被邊緣化了!然而,我們確實需要提高孩子的意識,讓他們留心媒體裡許多內容,電影、視頻、藝術作品、歌詞等等,都在挑戰我們的價值觀。根據美國家庭協會(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的報告,大約85%主流媒體內容包含反基督教或反傳統價值觀的元素。基督教電影評論網站Movieguide估計,每年只有約10-15%的主流電影包含積極的基督教內容或價值觀。一項研究顯示分析30齣好萊塢大片中,只有13%明確表現出對宗教的正面態度。」

表達自己的立場

一位弟兄說:「原來如此!可是我還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立場……」

他的妻子笑着打岔:「牧師不是已經說了嗎?」

有人問:「你建議我們像是給迪士尼發投訴郵件?或是在出去示威遊行。」

我回應:「嗯,我支持社會行動,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你不希望支持墮胎的人在教會門前抗議吧?因為我們宣講生命的神聖,不想未成年人在沒有父母同意下獲得墮胎藥物。」

一位已為人母的姊妹帶着憤慨的口吻問:「你意思是我們就這樣放棄,讓反基督教的媒體信息洗腦我們的年輕嗎人?」

一位弟兄及時插入為我解圍:「我想牧師意思是,年輕人不能因為被人侮辱要討個公道,就跟人火拼,是不是?」

我回應:「是的!我們的責任是教導下一代持守信仰的同時,也尊重不同觀點。我們應該鼓勵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簡單地譴責或迴避。基督徒父母有權利和義務教導孩子《聖經》原則。我深深認為,如果不教導,孩子就不會知道我們信什麼;如果不交流和討論,那麼他們就會認為《聖經》原則只是觀點,而不是人生必須堅持的指引。」

我補充:「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對話,以和平和理性的方式捍衛信仰,但也要尊重他人表達的自由,當中如何拿捏得準,則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

那位剛被妻子訓過的弟兄說:「哇!什麼時候你變成這麼……」

這次他妻子嚴肅地警告:「小心說話!我們不要做愚昧人!」

他摸着臉頰說:「牧師,《聖經》不是說過:『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轉給他。』」

有人問:「誰是你的『惡人』?」接着大家都捧腹大笑。

我誇獎那弟兄:「你說的對!我們實在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在不妥協信仰的前提下,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向這個世界傳遞上帝的愛。」

被冒犯時不與惡人作對?|文/李道宏 圖/AI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