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董美琴 于 2024年8月26日
类别: 号角月报

從紙媒到多媒體:疫情後《號角》的重生與傳承挑戰

記得2009年要去國內兒童村服侍的時候,曾在角聲的刊物——《角聲情》中寫了一篇自白——「由《號角》到兒童村……」,歲月飛逝,終於來到今天,要寫「由兒童村回到《號角》」的時刻,好一個巡迴!

董美琴姑娘(左一)與《號角》協工及任紹民弟兄(右一)合照

與角聲事工情未了

是的,從中國回來後,我仍念念不忘那些孩子……其實在回來之前,我已決定每年都要回去探望他們。我最初確有遵守這諾言,每年至少回去一次,特別是孩子們畢業,新生入學期間,為他們高興、祝福。直到疫情爆發,才無法成行!

今年年初可以再到香港時,仍在籌算如何與他們相見,畢竟年事已高,安排並非能如願、如前了,幸好孩子們已長大,可以來香港,深圳與我相會,又可用社交媒體彼此連繫,太令我喜出望外了!所以兒童村之情,仍未了,今天仍掛在口邊。

返抵芝加哥時,已運作了廿多年的《號角》芝加哥版就擺在眼前,大家都在說:「是你的報紙呀!」這頂帽子似乎又得戴上。當時細察一下,有點不樂觀,因為文字是非常靜態的福音工具,需要人關注、推動,只有被人發現,她的影響力才能發揮,而且力量之大無法測度。在我過去參與的過程中,時有經歷這份喜悅,也成為我默默參與這項事工多年的推動力,於是又重拾這份事工,與過往的同工、協工們重聚,把《號角》下跌的分發數量一點點的提高,文章的內容和消息也漸進地較前豐富些。

夢想後起之秀承接

《號角》協工團隊日益壯大

感謝神(上帝)!在疫情爆發初期,印報停頓了四個月,之後重啟幾乎從零開始,到今天的進展已不簡單。隨着科技的進步,《號角》的網上電子版、聆聽版,加上多樣的傳播方式,報紙已漸以多元媒體形式出現,不再局限在紙張上了!

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令人措手不及,對年長一輩來說,不算容易,要急起直追;另一方面,我真的盼望有後起之秀,來承接這個使命,這樣才能順應新時代的運作,不失文字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

過去這30多年來,在教會、教牧同工及弟兄姊妹大力支持下,《號角》在芝加哥有美好的發展,從早期的500份增至12,000份,疫情後重新開始,到現在每月印刷6,500份。每份12頁彩色版的報紙成為了福音的無聲傳播者,每次我收到稿件時都會向神祈求,盼望文章能觸動人心。

每月看着分散各地的分發者,不辭勞苦的將報紙送到分發點,甚至挨家挨戶的分派,不分炎夏,還是寒冬,即使大家並不一定相識,但在主裡同心竭力,深信他們的勞苦絕不徒然。藉着這事工我結識了不少同路人,最開心的是偶爾會收到一些鄰近的,或素未謀面的讀者回應,成為我繼續前行的鼓勵、支持!因此才有「《號角》是你的」這誤會。

《號角》需要您來傳承

如今這任務實在需要傳承,讓它發揚光大。早幾個月,任紹民弟兄看見我這老人家吃力地數點剛出版的報紙,他前來自薦說,需要幫忙嗎?你老人家也要休息吧,我即時的回應是太好了,剛巧要出門一個月,便問他可否頂替一下?他說沒問題,這下我就順水推舟的說,那就一直頂下去吧!這算是傳承吧!哈哈!記得當初我也是如此接下這項事工的。

求主加恩、加力、加智慧給任弟兄,讓他勝任愉快,其實他在芝加哥版創刊之時,已參與作義工,盼望這份初心,讓《號角》繼續發展,邁向新里程。我衷心感謝忠心的投稿者、分發者、廣告商戶及在經濟上奉獻的支持者,特別是遍佈芝加哥及中西部的弟兄姊妹,教會多年的協助和參與,願主報答您們的愛心。

《號角》需要傳承!需要更多有異象和負擔,願意投入的人接棒,這樣事工才能持續發展。願神也感動您成為敢於擔當、創新的傳承人!

《號角》需要傳承!|董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