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穗 于 2024年6月18日
类别: 号角月报

《農夫與蛇》以及《美女與蛇》,皆凸顯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分際,呼籲人們謙卑地遵循造物主的法則,以免因自我意志而陷入無法預測的危險中

耳熟能詳的伊索寓言《農夫與蛇》故事揭示:人的善意如果被濫用,可以遭致殺身之禍。我們不得不追問,為什麼善會不得善報?

美女與蛇的故事

有個女孩生日,父親送她一條出生不久的小蟒蛇。小女孩與蛇共枕同眠,在黏黏糊糊相處中逐漸長大。女孩長成美女,蟒蛇也長到好幾公尺長。有天美女感覺到蟒蛇比平常更黏糊,總在她身上纏來繞去,而且多日拒絕進食。美女怕蟒蛇生病,趕緊帶它去看獸醫。獸醫告訴美女,蛇非常健康,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它已經成長到足夠大,有能力吃掉美女了。它舉動都是在為這一大餐做準備,空腹是為了騰出足夠空間來消化美女,纏來纏去是在作進食的可行性研究。

美女聽後大驚失色,以為多年陪伴早已培養出深厚感情,沒想到結果竟如此可怕。

各從其類之美好

不論農夫與蛇,還是美女與蛇,結果都證實有一項原則,人不可忽略和違抗,那就是《聖經‧《世記》一章25節所說的:「於是上帝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上帝看着是好的。」也就是說,每一種生命,上帝都賦予其獨特的生存技能和本性,各有各的生存形態和空間,互不隸屬,相剋相生。人雖有上帝吹入口中的靈氣,但也無法超越「各從其類」的界限成為天下萬物的統治者。儘管上帝對人類有很多特別眷顧,如在動物中分別出可以成為家禽、寵物、被馴化的勞動力,以及可被圈養和宰殺的食物,不過仍有不少野生動物無法用人的意志去約束。就如冷血動物,它們的血液裡面根本沒有「感情」因素,怎麼可能依照人的思維「報恩」呢?

曾有人懷疑蛇是否有如此智商去量度食物大小,才決定是否進食。我從「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播放的一段影片,證實蛇的確有如此本能。影片講述在南美洲沼澤一條巨大蟒蛇,在覓食途中遇到一條巨大的也在覓食的鱷魚。雙方先是冷靜地對視一番,然後互相擦身而過,並沒有發動攻擊。科學家解釋這種現象,是雙方都在度量過對方之後,發現若以對方為食物,得不償失的機率會很高,因而放棄,另找食物。

動物的本能從來就超乎人的想像,如羚羊出生會跑,海龜懂得回歸大海等,這都一再證實經文所說「各從其類」的生存法則,為上帝所定。

以上帝角度生活

我常常思考如何以「上帝的角度」去看待世間萬事萬物。關鍵一點,人很容易產生「巴別塔思維」,就是所謂從人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以為自己最了得,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通,無所不能,然而每當人類獲得一項新成就時總能發現,自己又有新的有所不知和有所不能。這就是為什麼當人總以自己的意志和視野去看待世界時,災難往往就伴隨而來,例如農夫善不得善報,美女的愛反遭圖謀。

《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真理,人類一切言行作為都無法擺脫或越出上帝制定的法則,因而人類最明智之舉就是遵從經文指引,凡事看上帝怎樣教導,使自己成為屬上帝的人。不然的話,上帝為什麼會將生命之氣吹進祂的鼻孔,使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呢?

綜上所述,美女如果真的愛這條蟒蛇,就應該將它放歸大自然,讓它在屬於自己「類別」的環境下生存;自己也不被自己的「意志」牽着鼻子走,過一個健康安樂的生活。

美女與蛇的故事|一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