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已建立過統一的王國,自從分裂為南北兩國之後,就逐漸被入侵者所滅,又經過幾個世紀的掙扎,最終在公元135年被徹底打垮。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受人蔑視,遭人欺辱;又遭屠殺、遭踐踏,飽受滄桑苦難,歷經生死浩劫。換做其他民族可能早被滅絕或同化掉了。誰能料到他們竟然能夠在漂泊1,800年後,照樣以猶太人身分和傳統,重新聚集,成功實現「在以色列群山上成為一國」的壯舉呢?
《聖經》早就預言以色列復國
《以西結書》卅七章21-22節:「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圍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在「他們回到」的「本地」上,宣告成立,可以說是「20世紀中期最大的神蹟。」以色列復國是在最危險的地點上立足,在最危險的時間點上出現,在最危險的矛盾點上站立。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巴勒斯坦地作為歐、亞、非連結的中心,就像是一扇大門,扼守着人類文明、文化及信仰的輸出和輸入。上帝的福音從此地傳揚四海,伊斯蘭教的擴張也由此開始,使這裡成為古今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泛阿拉伯主義者以為將中東納入囊中,正為組成單一民族國家而爭執不休的節骨眼上,以色列插足於此,無疑是在門上加了一把鎖,令不信上帝為獨一真神的人和他們的既得利益者,感到特別地不爽。
《詩篇》八十三篇4節描述外邦人所說:「來吧,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
二戰剛結束,國際各種勢力都在重新洗牌,誰大誰小的座次還未排定。在這時間點上插足世界最敏感地區,捅馬蜂窩的後果立即顯現。以色列建國不到24小時,周邊七個阿拉伯國家就聯合發動戰爭,企圖乘以色列腳跟未穩,給予致命一擊,「使他們不再成國」。不過從1948年到1973年的25年間打了四次中東戰爭,其結果都是「列國」擔當了他們「自己的羞辱」(參《以西結書》卅六章7節),阿拉伯聯軍損兵折將,屢戰屢敗,最後,以埃及為首的部分周邊國家不得不接受現實,偃旗息鼓,以和為貴。
但和平仍無法臨到巴勒斯坦土地之上。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近身搏鬥,以及背後極端勢力的芒刺在背,使得上帝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始終都在血流成河;哈馬斯組織去年10月發動的加薩戰爭,一直打到今天,不僅硝煙未散,伊朗又摻和進來,火上加油,使局勢更難平息。
中東局勢絕非偶然
《利未記》廿六章44節,上帝說:「他們在仇敵之地,我卻不厭棄他們,也不厭惡他們,將他們盡行滅絕,也不背棄我與他們所立的約,因為我是耶和華──他們的上帝。」透過經文能清楚地看見,以色列復國在「敵人」環繞之地,是上帝早有預案,絕非偶然,更不是人為謀略所能做到。
猶太人將耶穌送上十字架,必要承受自己和祖先罪所帶來的懲罰,《聖經》中也有據可查,這還是人類社會所有紛爭的縮影。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人間災難當中,上帝明明白白地向世人顯明出路──「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