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鄭立新 于 2024年4月5日
类别: 号角月报

社群本應提供榜樣,讓孩子學習和效仿,但是如今社群支離破碎,使得孩子學習的對象很有限

無論父母多麼委身和積極,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身分,都需要在家庭之外的社群得到培養。社群生活不能替代家庭模式或記憶,但可在關鍵處補充和加強價值觀與信仰。社群體驗是孩子們建立積極記憶庫和發現神聖時刻空間的一部分。

猶太人有個觀念:「Life is with people(生活必需與人同活)」——只有在其他猶太人的陪伴下,才能充分體驗猶太人的生活。很多宗教節期慶典跟整個社群一起慶祝,使信仰觀念從各個層面不斷加強。

今天的挑戰是在家裡可傳承信仰,但社群卻抵擋信仰。過去父母不教,社群、學校、教會會幫你教,但是今天的社群都淪陷甚至崩潰,就只剩下家庭了。社群本應提供榜樣,讓孩子們學習和效仿,但今天的社群支離破碎,孩子們學習的對象很有限。


基督教社群應該有三個特色:跨世代的、反文化的、持守信仰的。

跨代的社群

區分年齡使「代際」之間沒有聯繫,兒童和青少年很少混齡;青少年認為與老一代沒共同話題。為了給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相關且適合發展的教學和團契,我們將孩子與教會其他成員隔開,讓孩子的信仰停滯了。現在教會或社會很難看到跨代的社群。


《Sticky Faith(甩不掉的信仰)》提到「五對一,不是一對五」,意思是一個孩子的信仰要被傳承,需要教會裡有五個不同年齡的人和他們連結,信仰才能紮根。雖然有時需讓同齡人一起活動,但也要安排機會讓不同年齡一起。以前所說的代溝,現在已經變成了世代的對立。

怎麼建立或重建基督教的社群呢,我有些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們可能看過我以前畫的圖,教會、家庭、教育,現在加了一個“生活”,怎樣才能把這些都聯系在一起呢?

反文化的社群

《本篤的選項——後基督教國家的基督徒戰略》指出,幾代人以來,教會允許世界的文化影響年輕人,結果就是世代的分離甚至對立。我們要選擇果斷地邁向真正反文化的基督教生活方式,否則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注定將會被世界同化。

上帝的救贖是要祂的子民分別為聖,但基督徒卻擔心孩子不能融入社會。我們應當反思,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和外面世界不同。不效法世界是好的,並要早點行動,等他們進入青少年時期就容易多了。要注意孩子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需要有人勇敢指出邪惡世界的錯誤,求上帝幫助我們有更多聯結,有同樣的看見。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羅馬帝國的衰亡)》分析初代基督教會的成長有兩點:
一、聖潔嚴謹的生活:初代教會非常嚴格,要去除舊惡;學習在社交生活及政治參與的活動上完全順服基督;操練守望、警醒、禱告;操練站立穩固、抵擋試探。慕道者要經過三年的操練,才能加入教會。
當時社會道德敗壞,基督徒卻活出聖潔的生活,現今的基督徒和別人有所不同嗎?
二、基督徒有相愛的團契生活:這對未信的人有很大吸引力,當時教會沒什麼有形組織架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都消除了;信徒緊密聯結,彼此相顧,一起抵擋外來的壓力;外來的壓力叫他們更團結。

信仰的社群
我們需要一整個社群來撫養孩子並維持家庭,教會不能只是一個星期天去的地方,必須成為生活的中心。

羅馬帝國滅亡時,世人以為是世界末日,但很多基督徒搬到愛爾蘭的斯凱利格這個孤島上,在島上的修道院裡抄寫、保留文明。有人說修道士們用十字架、書本和鋤頭帶動了歐洲的文明發展,而不是去迎合當時世俗和野蠻的文化,乃是重新創造新的文化。

上帝已給我們最好的、不同於世界的文化,我們應重建屬上帝的文化。當大雁群飛時,比一隻大雁單飛能省力七成。盼望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融合教會、家庭、教育、生活的群體。
 
(本文根據作者的「吹號者事工」的最新課程《活出家味》第九課「基督教社群」摘寫而成,錄影可看視頻:youtu.be/a6UzeCE_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