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翁偉微導演 于 2024年3月7日
类别: 号角月报

《Barbie 芭比》:從票房冠軍到兩極化反應的女性成長與自我認同之旅

2023年度西片票房冠軍《Barbie芭比》(下稱芭片),全球票房高達14億美元,反應卻兩極化,有特地衣着粉紅來捧場的,也有人聽到片名已拒絕入場。

新芭比時代女性身分

自1958年推出以來,Barbie玩具已賣出10億個芭比娃娃,由於近年影響力漸減,生產公司Mattel要給它說一個時代新故事。之前的Barbie大都是嬰孩娃娃,旨在培育女孩的母性和家庭主婦的身分,現在這些舊形象必須被打碎!新芭比是時代女性,是當下女孩嚮往稱羨的理想人物——她可以做任何事情、擁有任何身分,包括總統、大法官、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女性成長的不同階段

整個電影故事的發展,其實可視為一個女性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兒童期:芭比樂園 自得其樂

在色彩繽紛的芭比樂園(Barbieland)裡,似乎什麼都是完美的,那是個女性管治的社會,除女主角Barbie外,還有很多Barbies,在職業上都能獨當一面。另外有男主角Ken和多個Kens,他們一直依附並服事芭比們。人們每天沉醉在歡樂歌舞中,直至某天芭比突然提出「死亡」問題,眾人都嚇呆了!

第二階段——青春期:問題困擾 要找真相

芭比提出問題後,一切都變得反常了:烤焦鬆餅,從二樓跌落地下而非飄下……焦慮驅使她去找怪芭比(Weird Barbie),被指出她被現實世界玩具主人影響了,所以必須找到問題主人才能解決。芭比選擇勇敢地走進現實世界(Real World)弄清問題,Ken也跟着她。抵步後,別人的目光和穢語令她感到不舒服,並開始質疑自己。Ken發現現實世界是男性主導的父權社會,因而充滿自信,可是當問題出現時,他不願解決,就躲回芭比樂園。

第三階段——成長期:想像與現實衝突

芭比找到問題主人Gloria的女兒Sasha,以為自己會得到她喜愛,沒想到卻遭到痛罵,令她傷心落淚。不過,同時她又感受到人間有情和美好。之後,芭比到Barbie的創造基地,當被要求重新進入包裝盒時,她醒覺到要掙脫束縛,結果得到Gloria母女相助而成功逃生。

第四階段——反省、崩潰、自我放棄

Gloria嘗試開解面臨崩潰的芭比,告訴她:「是芭比治療了我的寂寞,是芭比給了我存在感。」之後又道出現代女性的困局:「她既要做個好媽媽,又要獨立,令女人不知所措……」Gloria這番話不但鼓勵了芭比,也贏得女兒的理解和支持;於是大家決定回去拯救芭比樂園。最後電影用特效夢境的歌舞化解男性紛爭,保留了喜劇風格,也化解了父權、女權的執念,男女互相尊重。

最後階段——接納自己

大家最終認識到,男女是平等的,男女互不依附,也可以有自我。芭比鼓勵Ken說:「你並不是依附外物而存在的,你就是你自己。」同樣地,芭比終於醒悟到,她的結局也不是由別人操縱的,主權在自己手中。芭比說:「我要做一個製作意義的人,而非被造的物件。」

信仰反思:兩性是神獨特的設計

電影關於兩性的觀點,與《聖經》的啟示相符:「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世記》一章27節)兩性是平等的,兩性更是神獨特和奇妙的設計,必須互相尊重,因為男與女的創造,只有先後次序之分,沒有高低之別。

然而,人類的矛盾,就是一邊說要「做自己」,一邊卻只能「做別人眼中的自己」,且時常不知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更不知自己存在的意義。芭片似在提出解決的方法,可惜並不管用。我們從《聖經》知道,神創造每一個人都有祂的心意和計劃,Barbie要尋找和製作的「意義」,只有重新與創造主相連,才能真正找到。

爭議電影《Barbie芭比》|翁偉微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