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成為情感健康的人,是邁向屬靈人的重要一步。
改變生命的一本書
《情感健康的門徒》(書名曾譯為《培養高EQ的靈命》)是改變我生命的一本書。這本書的英文版《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早就頗為有名,銷售超過百萬冊。
作者史卡吉羅(Peter Scazzero)非常勇敢地自我揭露,他牧養一個大型教會,在許多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甚至自己也不知的弱點與黑暗面。他自己在講台上的宣講和真實生活也出現了巨大的落差:星期天宣講上帝的愛,星期一卻咒罵背叛他的同工;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妻子受不了他對家庭的忽略,跟他攤牌,想要退出他所領導的教會,甚至是離婚。
經過慘痛的教訓,他才真正意識到,儘管活了大半輩子,成為教會的主任牧師,但自己在情感方面仍舊是個嬰兒。他發現自己在神學院所受的裝備,以及所做的服事,都是集中在冰山的上面,而冰山下方的百分之九十,更關乎一個人本質的部分幾乎都無法碰觸到。在教會中,許多教導和事工所處理的都是可見的表象,很少碰觸到不可見的內心。
《情感健康的門徒》的核心洞見,是認為良好的靈命應該是結合「情感健康」與「默觀的靈修操練」,兩者若能相輔相成,對於基督徒的靈命將會有革命性的改變。
整合情感健康的靈性
教會較關注理性而忽視情感,在希臘哲學體系的影響之下,有時候把情緒當作是次要、等而下之的部分。華人教會受靈魂體三元論的影響,把情感和理性都放在魂的層次,當成是不屬靈的,進而常忽視和壓抑情感和理性。(當然可能華人文化中本來就比較壓抑情感)
史卡吉羅指出,上帝是有情感的,人類按祂形像被造,情感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不該被遺棄。他整合了許多心理學的洞見,幫助信徒更多檢視自己的家庭背景及情感的健康,以加深我們與神、與他人、與自己的關係。他甚至用嬰孩、幼童、青少年、成人的區別,來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情感健康,評估自己是否在情感和靈命上真正成熟。
重回默觀的屬靈傳統
除了情感健康外,史卡吉羅也強調默觀這屬靈操練傳統的重要性。華人福音派的靈修傳統較為單一,信仰很容易被局限在某些特定神聖事務上(比如上教會與讀經),有時候無法真正觸及內在的生命;甚至許多看起來是為主的行動與忙碌,是出於自己缺乏存在感。但默觀的操練,卻要我們真正安靜下來,察驗自己的真實情感,時刻與神交通,享受經歷祂的愛與同在。
史卡吉羅廣泛援引聖本篤、十架約翰、依納爵、梅頓、巴默爾等基督教靈修大師的智慧,其中第六章提出的「穿牆之旅」更是跳脫了福音派教會常有的技術性思維(認為任何問題一定都要有正確答案,甚至把痛苦、把人當作技術問題去解決)。
史卡吉羅把信仰之旅劃分階段,其中會有撞牆期。在教會,彷彿我們總有一些策略和公式,照着做就能夠信心充沛、達到屬靈的高峰。這樣就忽略了人生的常態其實是苦痛。在許多情感不健康的教會,信徒的痛苦、失落、對信仰懷疑、或對服事感到疲憊等常見的現象,常被看成是「異常」、不屬靈。而許多碰到撞牆期的人沒有被理解、牧養,反而漸漸對教會和信仰失望。史卡吉羅卻說,是神帶領我們走向了牆,目的是要讓我們在許多幻象破滅之後,更深經歷神的愛;這反而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從外而內、從表面到深處的生命慢慢被神改變。
總而言之,《情感健康的門徒》一書,整合許多心理學與基督教靈修神學的洞見,結合作者自己的心路歷程,是一本非常豐富(可能太豐富)的入門書籍。若是你也對什麼是「屬靈/靈命」感到疑惑,這本書應該可以帶來不少的啟發。
成為情感健康的人 |毛樂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