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穌吩咐我們要做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山上的城、桌上的燈。這不是口號,而是生命的實踐。
17世紀初,一群又一群清教徒,為擺脫英國皇室的宗教逼迫,更為了更好實踐他們的信仰,前仆後繼來到美洲新大陸。他們歷盡艱辛和生離死別,胸懷着理想,仰望着蒼天——那是他們最親愛的天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清教徒宣言
今天,當我們讀普利茅斯(Plymouth)殖民地首任總督布拉福德(William Bradford)的日記時,能心不生感動嗎?「我們離開荷蘭,將往英倫,再乘坐五月花號前往美洲。我們與親友一一道別,相互擁抱,飽含淚水,這也許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但我們知道,我們是朝聖者,對很多事情不會看重。」這讓我想起《希伯來書》十一章13節所說:「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沒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接受,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外人,是寄居的。」
在旅程中,乘員又彼此訂立了《五月花公約》,描繪了他們此行的異象:為上帝的榮耀,為傳揚基督徒的信仰我們飄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墾第一個居住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簽約,自願結為一個民事治理團體,建立一個公正、平等的法律、典章、法令、憲章、職事體系。我們都承諾遵守和服從。簽訂於基督紀年1620年。布拉福德為後代人展示了符合上帝心意的業績。
十年後,溫斯羅普(John Winthrop)在取得開闢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特許狀後,率領了700人、11艘船,更有規模的展開上帝的業績。在他的佈道講章《論基督徒的恩慈》中宣稱:「所有民族都與上帝有約。清教徒正是在實踐這個宗教契約。他們必須成為一座山巔之城,展示上帝的道路。讓所有人的眼睛都能看見。」
溫斯羅普指出,每個人必有機會活出上帝的榮耀和能力;不同層階的人,只要行基督之道,必能結出聖靈的果實;律法與恩典是人生學習的並存功課。他更引用《彌迦書》六章7-8節:「何為上帝所喜悅的善?即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溫斯羅普四度擔任麻薩諸塞州總督,屢屢克服許多艱難險阻,如:新移民問題和統治、紛爭、宗教、土著、奴隸、貿易、外交等問題,帶領殖民地開拓前進。
山巔之城一詞更被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就任前的演說和第40任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辭別演說中被引用。
美國靈命大復興
靈命的覺醒,又是宗教生命實踐的基石,特別是在公共領域方面。正當美國走向獨立革命前,由兩位上帝的僕人——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導火、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啟動的大覺醒,振興殖民地的百姓,追求更深刻的宗教敬虔、更樸實的民情秩序。此一精神符合開國元勳們高瞻遠矚的思想與包容性,這些都與宗教情操相關。
大覺醒又孕育出後續的「普世宣教」的心志,實踐耶穌的吩咐: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
中國在普世宣教運動中,更是獲益良多。和合本《聖經》正是出生在美國賓州坎伯蘭縣(Cumberland)的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所策劃完成的。除了和合本,狄考文更為中國引進了阿拉伯數字和電燈,更創辦了廣文大學,也就是齊魯大學前身。
美洲新大陸四百年的歷史,一再驗證上帝對祂子民的期待:「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上帝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申命記》三十章15-16節)
願美國再次經歷屬靈的大復興!
從五月花號到屬靈大復興|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