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烏戰爭,正試圖將世界撕裂成「東、西方對立」溝壑的「歷史性時刻」(美國總統喬‧拜登對峰會的描述詞),北約峰會於7月11至12日選擇在這條戰壕的邊緣,距離俄羅斯邊境僅有150公里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高調舉行。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這是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在立陶宛舉辦峰會,其針對意義非常明顯,因而保安規模也是空前龐大。
然而縱觀峰會整個過程,表面看是達到了「讓各方滿意,保持聯盟團結」目的;仔細分析也不難看出,這並不完全是一次同仇敵愾的大會;期間暗流湧動、雜音四起,與會各方懷揣着自己的小算盤,在會議桌前打得噼啪作響。
最明顯的是峰會明面上的主角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先生,他在會前已經四出遊說,努力爭取到多國支持,甚至還得到土耳其首肯,滿懷希望地要求本屆峰會能夠接納烏克蘭為北約成員國。
不過,這願望在峰會一開始就已經破滅,以致澤連斯基抵達維爾紐斯後第一時間趕在會見北約領導人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走到當地的城市廣場,向着擁擠的立陶宛支持者們發表演說。他在講話中抱怨不讓烏克蘭立刻入盟是一種「優柔寡斷」態度,是對俄羅斯挑釁國際秩序的「軟弱」表現;他甚至還對北約表達了他「憤怒」的理由:「無論是對烏克蘭的邀請,還是獲得成員國資格;都沒有出台確定的時間表,這是史無前例且荒謬的事情。」
美國總統拜登
然而根據北約條款原則,如果讓烏克蘭在戰爭未結束和未知結果之前,現在就對其入盟事宜作出任何具體承諾,這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北約陷入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的「死蔭幽谷」。不難想像,雙方一旦開打,必將是世界大戰級別的超大型戰爭。且不說有那麼幾個感覺「同病相憐」的國家可能會對俄羅斯拔刀相助,單看俄羅斯還剩核武器這最後一道殺手鐧,已具備了作垂死掙扎的本錢;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北約沒必要將俄羅斯逼上「同歸於盡」這條絕路。因此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才會認為,目前不是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最佳時機,北約盟國將在烏俄戰爭結束後就烏克蘭是否滿足加入條件作出評估。
烏克蘭問題作為本屆峰會重大主題之一,斯托爾滕貝格也是做足功課,發佈了多條「符合各成員國之間最大公約數」的措施,其中包括設立「北約—烏克蘭理事會」,使基輔在所有北約成員國和合作夥伴的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來作為其對烏克蘭政治承諾的一部分;另一項重要措施是取消對烏克蘭的「成員國行動計劃」要求,這將改變烏克蘭的入盟軌跡,使其原本兩步的過程縮減為一步。
美國總統喬‧拜登也在峰會上明確表示,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軍事援助是持續的,對烏克蘭的承諾也是「不會動搖」的,而且「不會等到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結束,才確保對烏克蘭的長期安全承諾。」
另一個看點是土耳其在本屆峰會上,終於改變初衷,開始鬆口,表示支持瑞典加入北約。很明顯,這是多方「幕後外交」的結果。不過斯托爾滕貝格同時強調,瑞典加入北約的明確日期取決於土耳其議會的結果。這句話就顯得很有彈性和耐人尋味,說白了就要看「土耳其的合理安全關切」是否能夠落實,不僅瑞典需要修改憲法,消除庫爾德工人黨對土耳其的隱患,還要恢復出口武器給土耳其,美國提供先進戰機等事項也被包括在內。
這個結果對各方來說,都是包賺的划算買賣。土耳其賺翻了自不在話下;瑞典也將得到需要的保護;北約則因此將波羅的海變成其內海,令俄羅斯海軍無路可走;美國促成此事,老大地位更加穩固,可見「讓各方滿意」的討價還價,仍需建立在各自的利益之上。
最後一個重大看點是北約看待「東西方對立」的視角是全方位的。應邀出席本屆峰會的亞太地區四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其地緣政治當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再參考本屆峰會的公報,其中有分量頗重的文字,專門針對亞太地區安全事務發表意見,大有染指亞洲戰略態勢,這必將招致中國的強烈反彈。事態將如何發展,無人可以預估,但肯定會峰迴路轉。
峰迴路轉的北約峰會|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