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莫非 于 2023年7月7日
类别: 号角月报

「神聖空間」在我們生活裡的重要性?除了和信徒共同敬拜的是教會聖所,每個人也需要一個獨處安靜的個人神聖空間

西方2001年新興一門學問「神聖空間(Sacred Space)」,研究人類如何用創意建造敬拜神的空間,還有歷史上各樣基督教建築的空間。這領域且有一專有名詞,出自希臘文Hierotopy,由俄國藝術史家Alexei Lidov所創。

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

個人需要神聖空間

人類創造神聖空間來敬拜神、榮耀神,是人本質的一部分。不同文化中都有聖所的建造,而且奇妙的是,所有神聖空間都脫離不了和藝術嵌合:教堂建築、家具佈置、宗教形象雕刻、彩色玻璃、畫作、肅穆優雅的儀式、詩歌、香味和燈光設計等,勾織出種種豐富引人的神聖氛圍。人在其中,用詩歌敬拜,領聖餐交流,並和聖神建立心靈的連結。

猶太作家Joel Kotkin在《城市:一部世界歷史(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中提到,一座城市需要三個條件才能生存下去:一是提供人身保護安全,二是提供興旺的經濟條件,三就是提供神聖的空間。且說這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可曾思考過「神聖空間」在我們個人生活裡的重要性?除了和信徒共同敬拜的教會聖所,每個人也需要一個獨處安靜的個人神聖的空間,在這空間裡,可以認識自我,看清和他人的關係,以及了解神如何在我們生命中和世界上作工。

聖奧古斯丁說:「我心不安,只有在祢裡面可以得到安息。」人心會不安,就是因為人心深處有個渴望,想要尋找神。然而,「尋找」常要在一個安靜、獨處的時空裡,才最容易進入神聖。在這空間裡,可以有些簡單優雅的環境佈置,幫助自己聚焦,不受打擾地作些默想和禱告。天主教靜修營地在這方面特別注重,地方不見得大,但庭院有特殊設計,處處是雅致的角落:雕像、樹蔭、泉流、花叢和座位。坐下後,眼光所落之處皆悅目,耳邊有時還可聽到鐘聲和水流聲。

服事需要會退下來

雖然我們常說「境由心生」,基督教信仰也強調只要用心靈和誠實就可以敬拜神,脫掉鞋子之處,即為聖地。但是,人的肉體難免軟弱,環境吵雜常會影響心情。若要在紛亂中創造獨處的超然狀態,會是一艱鉅的挑戰。

耶穌也不隨意接受如此挑戰。若仔細留意一下福音書裡一些耶穌服事的經文,會發現有些重複字眼:「退到海邊去」、「上山禱告」、「退到曠野去禱告」、「獨自上山去禱告」……一個人服事若大有功效,就會有八方索求逼過來。但是,耶穌並沒有隨「需要」起舞,醫治、趕鬼或教導每求必應。祂的服事乃有一韻律,每告一段落,就撤退,作了就退、作了就退。

這和我們對服事的認知不太一樣。通常服事總給人一種衝鋒陷陣的感覺,凡事好似都需要「衝上去」,但是耶穌卻示範了要如何「退下來」。而且,還是退到大自然中。大自然顯然是一個無需用佈置來點綴的神聖空間,樹影、花姿、山形、水影,還有風聲、蟲聲、海濤聲,美不勝收。透過這些創造物,我們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敬拜。

神聖空間沾點地氣

中國人說「沾點地氣」,和大自然氣息相通,這絕非形同泛靈式的和「萬物同一靈」,而是透過大自然的被造物來默想後面的創造主。我們需要沾點地氣來和神聖作深度的交流。在生機勃發的春季、盛開結果的夏季、葉落風揚的秋天,或枯枝向天的冬季,人皆可在天地間探探身,親近神。

若無法出遊,也可在案頭插一枝清幽的花,放點讚美詩歌,或置一小案頭噴泉,即成一神聖空間。任何可以幫助自己沉澱心境,不成為偶像的,都可以成為神聖空間裡的媒介。重點是我們需要一神聖空間來平衡自己的心。更重要的,是每日的靈修時間。

台灣旅遊有個景點「貓空」,有家山腰中的餐廳叫「邀月」,牆上有一小幅字寫着「簷低不礙雲,窗小能邀月」。誠然,神聖空間大小也無所謂,只在胸豁是否寬闊,心靈是否誠實,只要能來到上帝面前的,即神聖。

盼望每個人都有一個神聖空間,讓心靈可以塵埃落定,平靜安穩地來到神面前敬拜、禱告和默想,在靈裡得安息,並重新得力!

神聖空間|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