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鶇(學名:Turdus Merula),又名「百舌」,是鶇科鶇屬的鳥類,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和中國,是瑞典國鳥。烏鶇因全身披著烏黑羽毛而得名,牠樣子毫不顯眼,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烏鴉、八哥。誰知牠一鳴驚人,原來是深藏不露的口技表演家、歌唱家,其鳴聲婉轉動人、悠揚清脆,仿如天籟。
雄性烏鶇求偶的叫聲,就如數十種鳥兒在歌唱,而且牠的模仿力極強,有時像畫眉,有時像燕子,有時像黃鸝,有時像柳鶯,甚至小雞的叫聲,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幾可亂真,是以唐宋詩人都有歌頌「百舌」之詩,認為牠能反復百鳥之音,能「滿口學盡眾鳥聲」(宋代文同《詠百舌》)。
「百舌」善用舌頭,模仿百鳥,唱出優美悅耳、繞樑三日的歌聲,深得人心,相反與牠外貌相近的烏鴉,因為刺耳嘶啞、喋喋不休的啼聲,而令人煩厭。同樣是鳥鳴,人們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可見善用舌頭的重要,其威力,不容小覷。
最近,罕有地在美國影院(AMC),看了一齣港產片(香港電影)。雖說是賀歲電影,戲名卻不甚討喜,取名《毒舌大狀》。「毒舌」,顧名思義,是指口不擇言,惡毒刻薄之舌,如此觸霉頭的戲名,竟在「新正頭」上映,的確別開生面,引人入勝。
故事以說話尖酸刻薄的裁判官林涼水開展,林因不忿被調職,於是把心一橫辭官,轉任大狀。本以為可以出人頭地,有一番作為,但出師不利,為了討好權貴,他作了錯誤判斷,導致被告鋃鐺入獄,無辜坐牢。明知被告無罪,明知是寃獄,但空有一張「毒舌」的林涼水,在無憑無據下,只能眼巴巴看著被告受屈。
受盡良心責備的林涼水,一直耿耿於懷。終於翻案機會來了,他決定提出上訴,矢志揪出逍遙法外的真兇,還被告清白。可惜事與願違,由於案件涉及權貴,真相被刻意隱瞞,官官相衛,令傳媒界、警界、以致司法界都噤若寒蟬,無人敢揭開真相的面紗!
被良知喚醒的「毒舌」大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面對不利形勢,仍堅持信念,不妥協,亦不為利益所動;面對主控官的咄咄進逼,無畏無懼,以三寸不爛之舌奮戰,誓要為無權無勢的被告討回公道!本來神憎鬼厭的「毒舌」,改邪歸正,成為伸張正義的大狀,巧妙地讓《毒舌大狀》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正能量、充滿盼望、名副其實的賀歲片!
小小的舌頭,能說誇大的話,既可造就人,也可摧毀人;能撥亂反正,也能掩飾罪行,讓罪蔓延。《聖經》說得對,「這樣,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着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着的。」(《雅各書》三章5-6節)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舌頭就是那火,可以充滿邪惡、玷污人的全身、毀掉人的一生,也可以帶來力量、帶來希望。
親愛的朋友,舌頭雖小,卻極具影響力!您要做滿舌生花、暢快人心的「百舌」,還是尖酸刻薄,讓人避之則吉的「毒舌」呢?一字之差,謬之千里。您會怎樣選擇呢?
一字之差:百舌與毒舌|戴蕭佩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