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來拜年
周老太的女兒結婚了,嫁的是洋女婿,他的名字叫史提芬,是位彬彬有禮的律師。去年中國新年到了,女兒帶他回家向周老太拜年,起初他以為,中國新年和陽曆新年,是沒有什麼分別的。但看見媳婦買了糖果又買水果,大包小包的帶回娘家,他就好奇地問為什麼?
「糖果是代表一家人甜甜蜜蜜;水果是祝母親生氣勃勃;麵條是希望母親長命百歲;餃子是祈願家裡金銀元寶滿屋……今天看到母親,只能說好聽的話、祝福的話,千萬別說『四』字,那是不吉利的……」
安妮一家精心準備的春節晚宴
史提芬是個基督徒,對這些吉祥喻意不以為然,卻願「入鄉隨俗」,見到岳母盡說好話,還學會用中文說「新年快樂!」並和媳婦一起向岳母奉茶鞠躬。樂得周老太笑到攏不上嘴,給他一個大紅包,還帶他去喝茶吃點心,到唐人街去看舞獅舞龍,令他覺得中國新年實在太有趣!今年春節仍未到,就買了件綢緞唐裝,預備拜年時穿,給岳母一個「驚喜」!史提芬說:
「上帝給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尊重太太的文化傳統,是應該的!」
仁君一家邀請安妮夫婦的第一個春節,打火鍋
洋朋友學過年
安妮和列斯夫婦是地道的白人,在海灘偶遇仁軍一家,很快成了好朋友,兩家人關係密切,常常互相探訪、聚餐吃喝。第一次一起慶祝農曆新年,仁軍提議打邊爐(火鍋),既簡單又紅火。安妮夫婦雖然經常周遊列國,見多「食」廣,但就是沒有品嚐過火鍋。這頓火鍋,可把他倆對華人文化的興趣都吃了出來。他們第一次知道,火鍋原來這麼好吃,更有意思的是,每道菜居然還富含「意頭」(「彩頭」,好運氣的預兆):吃魚原來與祝福富足(年年有「餘」)有關聯,吃生菜竟能「生財」,等等。
從那以後,安妮夫婦開始認真對待農曆新年。他們專程到書店去尋找有關書籍,學習和研究新年的習俗,第二年舉辦了一個新春聚會。這一次,不是火鍋,而是由安妮親自主理廚政。他們精心佈置了餐桌,找出紅色的紙質圓燈罩,掛起來充當紅燈籠;又將聖誕節用剩的紅色皺紙,折疊出花的形狀,擺放在餐桌上。主食方面,安妮特別依照菜譜,學做出一盤叉燒,還包了春捲;只是包餃子,他們實在學不會,就請仁軍太太代勞。這頓團年飯好溫馨。
吃完飯後,驚喜出現了。安妮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用紅紙折疊,七棱八角的自製小紅包,塞進仁軍兒子的手裡。當時,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小紙袋裡裝了什麼,還以為是她學寫的揮春,因為紅紙上畫了一個帶「喜」模樣的字。經她解釋,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原來她是給孩子派紅包!她說書上有介紹這個習俗,但沒有描述紅包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她就按想像摺了一個。
大家終於拿到真正的新年紅包了
仁軍很感動,這個不成形的紅紙袋,包含着安妮對朋友的真情與實意;包含着安妮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虛心!
後來,每逢農曆新年,兩家邀請更多朋友一起來聚會。列斯平時言語不多,可是心裡面點子特多。又是一個農曆新年,飯後娛樂時間,列斯搞了個中西結合的「遊園晚會」。他讓大家輪流用手勢來猜謎,謎面全都跟中華文化和農曆新年有關。由於中西文化畢竟存在差異,導致互相對表述和解答的意思都有很大出入,使得遊戲「很難玩」,「爭議」頗多,笑點極高,最後不得不因太過盡興而軟軟收場(笑到軟)。
今年春節,大家已經約好了時間,當然,一如既往,為能滿足歡天喜地的氣氛要求,活動內容暫時保密。想來的朋友都歡迎!
洋人過新年